軍事遺產的文化與觀光價值
「豆導」鈕承澤所導演的金門「軍中樂園」一片,在拍攝初期因違規夾帶大陸及攝影師登上軍艦風波後,因對父執輩在金門當兵歷史的情感,及對詮釋戰地金門特殊生活記憶的使命感,在資金與軍方支援受限下,仍不負眾望完成了此片的拍攝,呈現金門60年代的歷史風情,透過影像重現那段軍事管制下的大時代故事。雖此片上映後票房未如預期,然透過最具影響力的電影藝術,已使前往聆賞的觀眾將情緒投射於銀幕畫面中,那些空間、故事、場景、情感,有如魔力般激起了民眾對那段歷史的再認識。
這部未演先轟動的電影,透過重現場景的方式將金門陽翟市街佈置,包括了過去常見的服務軍人的浴室、彈子房、理髮店、雜貨鋪、五金行、藥鋪、冰果室等,以及軍郵局、電影院等,並在建築牆上重製了各式標語,如「蔣總統萬歲」、「還我河山」、「反攻大陸,確保金馬」、「服從最高領袖」、「為保衛中華民國而戰」等幾乎已經消失的標語。在近日,每天均有來自台灣各地的觀光客前往體驗、拍照,就如同海角七號、艋舺,或電視偶像劇在播出後吸引了朝聖的民眾,除可能帶來觀光熱潮外,如加上適當的行銷與服務,亦可能帶來某種觀光商機。
而縣府觀光處亦在此時,搭配了年度的戰地觀光藝術季「戰地秘境」活動,將軍中樂園的電影場景參訪納入,串連不同主題的軍事營區、設施體驗,使來金觀光的遊客們得以參與各式活動,滿足探秘的趣味。依據觀光處102年度之「金門觀光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分析」年報指出,台灣來金的遊客中以「戰地體驗」參訪為目的者佔來金旅遊原因的33%(文化巡禮佔36%),顯示金門在多數的台灣遊客心目中,「戰地」的神秘色彩及軍事遺址的場景特色,仍是主要的觀光遊憩標的,也一直是金門的代表名詞。
因此,如何透過適當的軍事遺址保護,及軍事文化的氛圍再現,不僅將硬體完成保存,也將具有時代、歷史意義的場景、文獻,甚至武器、設施、設備作為教育民眾,傳達那一段可歌可泣時代故事的歷史證物,使青年後代仍能以此瞭解過去軍民胼手胝足、併肩作戰的史實,將是當前各單位必須亟思促成的議題。國軍「精粹案」實施,過去金門十萬大軍將僅剩下四千人,且由於兩岸走向和平,戰略思維改變,許多重要的工事、陣地面臨廢棄、拆除。而欲將以軍事遺產作為觀光資源的金門,未來是否仍能保有豐富的戰地風情而持續經營?
若從「戰地文化」曾給予金門的歷史洗禮,認定它曾是金門不可抹滅的一頁,則軍事遺產、軍事營區所代表的實體證物,應是未來僅有且代表金門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例證,它不僅應是金門的最佳資產,也是歷史、記憶與文化象徵的一環。它等同是金門的青山綠水,保有具特色、完整,足以敘述史實、呈現時代故事的遺產,好好保護與利用,將有機會在觀光經濟上永續發展。軍中樂園的效應,著實見到了創新性高、附加價值高的文創力量在茁壯,連帶牽動了附加文創產業的行銷,以及興起了文化觀光的旅遊潮。
金門軍事遺產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亦有良好的條件成為金門文化觀光的核心資源,維護這些遺產,避免粗暴的毀壞、拆除,應該是我們應重新思考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