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幽靈設籍落實依法行政﹗
選戰進入最後衝刺,檢調也加緊查賄動作。除了日前金門檢調已查獲有縣議員候選人涉嫌買票,以及候選人的樁腳涉嫌向大學生買票外,同時檢警查賄的動作也指向幽靈人口,傳出幽靈人口若回金門投票,將會約談,因此降低了部分台商回金門投票的意願。
據報導,金門公民約10萬人,其中約5萬人分散在台灣、廈門、漳州、泉州,「境外選民」已對公職選舉造成實質影響,如果再加上設籍金門約2500人的大學生,這些「新金門人」或「境外金門人」的確已足以左右選情,並直接的影響政府施政與決策。
事實上,金門之所以吸引這麼多的境外人士落戶設籍,除了肇因於早期的小三通政策外,更重要的就是金門社福的吸引力。金門已經連續三年全國幸福大調查勇奪第一,更在2013年拿下「台灣競爭力論壇」幸福調查第一名,近年來縣府努力降低失業率,並勤推社福政策,提供金門居民從小到老的照顧,讓每一族群都能安居樂業、幸福快樂。但也因為如此,金門造就了逾越其常駐人口倍數以上的「幽靈人口」;「幽靈人口」的出現導致社福資源被蠶食,更可能影響公職選舉的公平性,最重要的是「幽靈們」對金門這塊土地可能只有利益,沒有感情,卻足以左右金門的公共利益分配,以及政策走向,要我們如何不憂心?而這一切的根源,似乎也不源於利益的切割,如若政府願意,甚至可以透過歷次選舉的機會,謀求解決。
在法源上,《刑法》146條第2項妨害投票正確罪,「意圖使特定候選人當選,以虛偽遷徙戶籍取得投票權而使投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據金門地檢署表示,光今年就有3000人將戶籍從台灣遷到金門,一旦他們回金門投票,將一一約談。此一規範,直接影響的將是訴求台商或同鄉會為基本盤的候選人,而我們亦不能武斷的以為,這些範疇內的代表不能在金門擁有民意代表的席次或表達意見的機會,畢竟因為地理區位的特殊性,兩岸、僑居議題亦是金門公行政的特定主軸之一,如若能加入這些領域的代表性,對於金門的未來發展及擘劃,應有正面的助益。但是,沒有實質的住居是事實認定的問題,「虛偽遷徙戶籍」將實質觸犯妨害投票正確罪,以及偽造公文書罪,因此,地檢署會在選舉前規勸「幽靈們」勿返金門投票,來避免犯罪行為的發生,然而,在防制這些犯罪行為之前,各縣市戶政事務所完全可以依檢警單位的查報事實,對於未曾居住現戶籍地的幽靈人口,主動依戶籍法及施行細則相關規定辦理,於催告後辦理撤銷戶籍登記。
在實務上,金門仍應積極的擴展吸引常駐人口的能量,讓金門的住居事實逐步的與設籍數接近。近年來,金門致力於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陸續的已有大型的「免稅店」、「購物中心」在金門生根落戶,這些企業的進駐,能積極的帶動就業機會、導引產業升級,甚至是擴大現有的產業規模與型態,有效的擴大常駐人口與就業人口回流。
總之,選舉前的設籍查察作為,應有助於幽靈人口的減少,如若我們再能堅持住「社會福利」與「住居事實」的緊密聯結,應有助於解決金門虛增設籍人口的異象,並逐步邁向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