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資源整合 打造觀光亮點!
金門發展觀光,不能各搞各的!金門縣長當選人陳福海日前在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林永發溝通時,強調未來要整合全島觀光資源,做到「1鄉鎮1條觀光帶」,讓遊客「2度金」、「3度金」,來了還想再來。
報載,解嚴和開放觀光逾20年的金門,在縣府、金管處和金防部各據山頭的情況下,表面上偶爾開會溝通一下,實際上「聯誼」成分居多,長期各自為政,執行成果欠佳。近年來,金管處因預算經費有限,遭遇無錢難辦事的困擾。林永發處長率同主管赴新縣長陳福海服務處拜會,針對整合觀光資源、建構帶狀觀光亮點進行溝通。
事實上,不論是何人執掌縣政,恐怕都會將觀光發展列為施政主軸及重點,也因為如此,金門官方每年都舉辦許多旅遊促銷活動,希望藉此博得消費者青睞,挹注本地的旅遊及周邊產業的收益及發展。然而,金門因為地理及環境的殊異性,權管上,卻有著縣府、金管處,以及軍方「三頭馬車」各自為政的問題。往昔,雖也舉辦過三方的聯繫會報,希望藉此建立各機關的配合機制,以達到資源共享、效果加乘的目的,但實際的成果卻極為有限。媒體報導中所稱的「各自為政,執行成果欠佳」,恐亦是不爭的事實。究理而言,金門地方不大,又有這些行政及區域範圍的發展限制,想開創好的成績,勢必難上加難。而磨合好各行政掣肘,發揮最大的執行成果,便成了迫切而棘手的問題。其間,縣府自然扮演著「火車頭」及調和者的角色,但這種折衝協調的工作,卻屬「知易行難」;打破各機關的本位思維或尚在其次,如何兼顧各方的組織目標及法令規範,才是開展此一工作的窒難所在。或許在各機關展開新一波協調工作之前,我們也可以提供一些思考面向,供各方參酌。
其一、盤點資源,找出窒難點。遊客來到金門,除了購物行程外,對金門的印象恐怕都是「景點星羅密布、展示五花八門」,但真能深刻打動人心的,委實有限。戰地史蹟及其觀光資源,一直都是金門遊的最大賣點,在各機關多年的努力下,也的確開發了不少的資源及景點,但多數景區僅具備了「到此一遊」的印記,難以積累推薦口碑及亮點。究其原由,應是景區間未能形成帶狀的旅遊動線,甚且是基於各權管機關組織目標的殊異性,致使其挹注的資源未能有效的串連。於是乎,重複投資、各行其政,甚至是出現「官方熱,民間冷」的特異現象亦所在多有;因此,要貫徹機關間調和鼎鼐、折衝協調的能力,首要資源盤點,並找出窒難點。唯有了解問題,才能發現問題;也唯有發現問題,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其二、責任到人,力行目標管理。公務機關間最不缺的是相敬如賓、行禮如儀,欠缺的則是責任到人與目標管理。「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組織文化絕不可長,反之,領導者的決策品質及行事風格卻可以直接影響組織氣候,甚至是建立新的組織文化。金門發展多頭馬車的情形已是既定的事實,唯有將責任落實到人,力行目標管理,才能打破僵局、建立新局,開創預期的效益。
總之,金門地方資源有限,如不能進行資源整合,所能創造的發展效益勢必有限;我們期待新人新政,更期待因為各機關的戮力以赴,可以打造出金門觀光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