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正在進行一場「國土保衛戰」
金門自然生態環境因地理因素,深受中國大陸影響,難以獨善其身。過去十餘年來,對岸九龍江流域沿岸大量垃圾每逢汛期沖刷進金廈海域,嚴重污染金門周邊水域,包括水體污染混濁不利海水淡化工程,致使金門海淡廠停擺,瀰漫散佈的海漂垃圾更嚴重妨礙水上休閒活動發展與金門海島觀光產業發展,然而因大陸政府視而不見,我方交涉又不得要領,未能引發兩岸決策高層正視,未見兩岸政府聯手合作整治,致使海漂垃圾與海域污染一直是金門鄉親心中之痛,更成為金門觀光產業發展之大患。
近年來大陸因加速經濟開發,金門承受來自對岸的污染與破壞變本加厲,日益嚴重,自2013年11月開始,大陸當局決定在大嶝、小嶝之間興建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預計機場一期佔地31平方公里,其中26平方公里由填海造陸獲得,利用周邊海域淤泥造地,機場用地大部分則由抽砂填海造陸獲得,目前填海工程業已積極進行,近日可見大陸抽沙船於金廈水域大量出沒進行抽沙作業,已導致金門海岸線崩塌下陷嚴重,影響深遠。
從大陸海漂垃圾的長期污染到大陸興建機場的抽沙破壞,金門國土保育遭遇有史以來最嚴峻挑戰,攸關金門百姓基本生存發展權益。事實上,兩岸政府都有責任積極面對、加以解決,欣聞我政府已展開動作,正積極透過兩岸協商平台溝通,並研議制訂「兩岸共同保護自然生態合作協議」的可行性等施政作為,誠屬當務之急。我們進一步建議「兩岸共同保護自然生態合作協議」必須列為兩岸協商優先議題,劍及履及積極推動,否則時效拖延,後果不堪設想。
已有多位研究生態、地質專家共同指出,廈門大嶝島與小嶝島間填海造陸興建國際機場計畫抽砂518萬立方公尺填築432萬立方公尺土地,在金門外海抽砂,勢必造成金門海岸一定流失,目前金門海岸侵蝕較以前明顯,甚至造成整個海岸、灣澳內的海沙大量地快速減少,像金門東北方金沙鎮青嶼那麼深的灣澳竟然沒有海沙,問題十分嚴峻,應儘快量測金門海岸水深等基本資料,建立基準,持續追查,並力求最快時間內儘速建立「大陸抽沙船行為準則」兩岸相關協商與通報機制,全力遏阻抽砂船濫行非法抽取海沙。
金門正在進行一場沈默的「國土保衛戰」,面對家鄉土地逐漸的流失與污染,我們自己要覺醒並先挺身而出,不能再默不吭聲,也不能再鴕鳥般地每逢海漂垃圾就只會發動清潔隊、學生去海邊撿垃圾淨灘,眼不見為淨就算了,而不從污染源頭與對岸展開合作治理;更不能坐視大陸抽沙船橫行金廈水域為所欲為,肆意抽沙,導致金門海岸線崩塌污染,帶來生態環境浩劫,我們強烈呼籲並支持政府與對岸立即展開協商並簽署「兩岸共同保護自然生態」協議,金門首當其衝,深受其害,願作政府協商最強有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