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區域營造 再現老街風華
沙美老街頹圮多年、風華不再,為修復老街、重振金沙風光,縣長陳福海日前赴沙美老街會勘,宣誓進行沙美老街修復工程的決心,並指示文化局成立沙美老街修復推動專責小組,儘速蒐集沙美老街口述歷史與傳奇故事,並以修舊如舊、再現八卦街古代景觀的方式修復老街,結合後浦頭打造當地成為金沙民宿村,活絡當地的觀光景氣。
事實上,金門多年來即著力於景區的營造,但似乎營造後的風格都有著共通性的侷限。或只能說是多了處「到此一遊」的景點,卻很難留駐太多特殊的旅遊回憶。縱是近期流行的體驗經濟,也都是只見其形,未得神髓,追根究底或便是少了片區及故事氛圍的營造,因此在參訪的過程中缺少了「人」、「情」的互動,致令少了些亮點、多了些遺憾。
在金門,景點的魅力通常會設定具有僑鄉文化、戰地史蹟、自然生態、閩南風情等元素,然而,在我們的經驗裡,金門景點的規劃設計一向都是「重硬缺軟」;設施經年不變,解說總是老一套,初來乍到的或還覺得新奇,來過的便十足失去了新鮮感。如果這樣的因循作為還可以被認同為推廣金門文化,那金門文化的淺碟性便十足令人憂心,但果真是僅能如此嗎?似也未必盡然。
平情而論,金門的在地文化還未經深層、有序的挖掘。譬如,早期我們熱衷於口述歷史的採錄,但採錄之後除了出版書籍外,便再無多餘的運用;如若有人能從中汲取史實元素,將其轉化為詩歌、散文、小說、圖畫、雕塑,甚至是任一種藝文載體,那累積出來的便是豐厚的在地文化及資產,再據以導入運用於深度旅遊及人文導覽,其激發的能量便無可限量了。以新近因電影《軍中樂園》而開發的「陽翟大街」為例;如若其間多了老兵的現身說法、情境扮演、實體雕塑、原創故事,以及電影的周邊商品等等,會不會擁有更動人的賣點?
同樣的,沙美老街的活化倡議已久,其難點除了產權分歧、事主難覓外,更重要的是更難以一種開發、營運模式,獲得相關人等的認同。就算是日後整建好了,恐怕也是各吹各的調,莫衷一是。因此,統一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交由整建方於特定年限內營運,應是現行較為可行的作法;特別是陳縣長還提到了應該整合周邊區域輔導為民宿村的想法,都會極大化景點的整飭效益。說到底,無非就是想方設法要讓老街既有重生的軀殼,更有鮮活的靈魂;讓區域內的群體共同來賦予老街新生命、共同來成就老街的未來,如此,老街的修復方具有時代的意義及價值。
再者,許多既有空間也可以導入「空間美學」的概念。如淡水警察分局將水源派出所外圍綠地整理美化,將單調的外牆結合天元宮櫻花季素材進行立體彩繪,除了傳遞警察柔性服務新思維,更成了遊客駐足及拍照的景點。同樣的作法,碧山的睿友學校周邊也有動人的彩繪,只是如若能更加深其在地特色的營造及主題形塑,或許說起故事來,會更加的讓人心有戚戚焉。
總之,要營造一處動人的景點,首先要營造說故事的氛圍。沙美老街的「八卦傳奇」能否再現,除了取決於民眾的配合、政府的決心外,更重要的得看我們將用什麼樣的態度、角度與高度,來妝點其重生後的姿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