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雞到機器人──談金門的科學普及與養成教育
大概十六、七年前,由日本萬代公司(BANDAI)推出的「電子雞」曾經風靡全球,幾乎大街小巷人手一雞,尤其學生族,更是日日交換餵養成果及心得,課堂上多無心聽講,人人成了「低頭族」;當年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3G、4G,網路雖有,各種應用都很陽春,談來談去都是搜索引擎、入口網站、點閱率等等,甚至還一度爆發網路經濟泡沫。
可是,趨勢終究不可能被扭轉,任何科技應用總是朝著滿足人類需求而演進,有些十年、二十年前不能或不敢想像的科技應用,如今一一成真。譬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及臉書、LINE等社交工具,讓數年或者數十年,分布在大江南北、久未聯繫的同學、朋友,輕而易舉的重新團聚。
今天應該沒有人會質疑網路普及後續各項應用的魅力,甚至,誰都無法想像,一旦沒有了網路,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會變成何種面貌。一隻小小的掌上型電子遊戲雞,都可以颳起一陣流行旋風,帶來龐大的商機,甚至,成為某個世代共同的成長記憶;相信,目前含電子商務、社群在內的各種網路服務,都只是新時代科技應用的開端,後續萬物聯網所帶來的智慧家居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大趨勢。
日前媒體報導,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所推出的可「建立」自己情感、反應自己情緒的新款人型機器人Pepper,已經在6月20日開始銷售,價格為19.8萬元日圓(約4.4萬台幣)。
這款機器人在舞台上,不僅可以大展身手盡情跳舞,還可透過胸前的面板,顯示自己內分泌物質情況以及感情機能狀態。新款機器人的「情緒」狀態,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跟著變化,也可以「理解」人類的情感,並以不同的情緒分布圖色塊和人類互動,讓人類知道其情緒變化。
軟銀的總裁孫正義說,若新款Pepper人型機器人身處在一個愉快的家庭,Pepper建立的情緒機制,可以正向樂觀地成長。反之,Pepper在一個負面情緒強烈的家庭,情緒就會處於低潮,不高興。
本月十八日,媒體報導鴻海、日本軟銀和阿里巴巴集團今宣布合作協議,阿里巴巴與鴻海將各出資145億日圓,投資軟銀集團旗下負責機器人事業子公司。可以預見機器人與務聯網應用會是繼半導體、網路之後最大的產業,這些尖端前沿的科技應用,日後都必然會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對於金門而言,要分食這些產業或應用所帶來的利益可能有點不切實際,但是,對於金門子弟而言,這些產業或科技應用知識,也許正是他們融入全球村的必要技能,或是他們藉以創業或是證明自己的機會。
不久前,金門大學電子系李金潭教授與工管系吳佳駿老師,帶領5位學生參加教育部主辦的2015年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在全國參賽隊伍共計103隊、2百多位師生競技中脫穎而出,榮獲一金一銀一銅與佳作等獎項,成績十分亮眼;同時也帶領高中職學生取得優異成績。
這些成績都應該被教育單位大力重視,並給予更多實質的獎勵或補助,並借用他們累積的知識經驗向下紮根,讓更多的高中、國中及國小學生了解機器人產業的廣闊前景,以便在新一輪的科技應用上不致落後,甚至,可以取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