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建構低碳島 打造友善旅遊環境
報載,金門地區自由行、背包客旅遊型態日益增多,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日前特別向租賃業者廣為宣導,使用審驗合格標章的電動自行車,同時要求業者必須向消費者加強宣導安全駕駛規範。
據了解,電動自行車因不需考照就能上路,不少駕駛人對於路權及機械操作相關知識不足,常常造成雙載、逆向、併排行駛或是使用手持電話等亂象,用路安全令人擔憂。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特別向轄內租賃業者宣導使用審驗合格標章的電動自行車,同時要求業者出租車輛時,必須向租賃人加強宣導電動自行車安全行駛的交通規範。
事實上,縣警局主動出擊針對源頭的租賃業者進行電動車安全駕駛規範宣導,的確是積極且必要的作法。隨著陸客自由行旅客的大幅成長,不需駕照的電動自行車自然也大行其道,但到底在金門的電動車和大陸還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大陸各地區針對電動車的規範互有殊異;有的需要上牌照,有的要求要有安全審驗認證及標章,更多的是放任其發展。更因為大陸在電動車的發展更早、更成熟,俗稱「電驢」的大陸產電動機車相較於台灣電動機車或自行車,存在有爬坡力及續航力的優勢,也無怪乎有許多金門鄉親會因「小三通」地便,從廈門帶回電動機車或自行車自用;但因為兩岸車輛審驗規格及法令的不同,從大陸進口的車子並不合法,真要行車上路更有規範及安全上的問題。但近年來隨著國內電動車產業的逐漸成熟,雖說就算有了政府的高額購車補貼,還是要比大陸產的電動車貴上許多,但畢竟在守法、安全、低碳的前提下,逐漸有更多的人青睞國產電動車,也讓金門的電動車產業有了起色及發展。然而,這一切或許還要歸功於陸客自由行的大幅成長才讓金門電動車有更好的生存沃土。特別是囿於大陸駕照在金門無法通用,更加助長了電動自行車的蓬勃成長,縱然電動自行車的租金是除了汽車以外最高的,而且還不能雙載,但似乎造訪金門的陸客也沒有太多選擇。這就不禁讓我們想起友善旅遊環境,以及金門低碳島這兩項議題。
「金門低碳島計畫」於102年5月20日由行政院核定,最終目的在於建立具再生能源運用、資源循環、節約能源與水資源保存之低碳島。縣府並在105年12月6日頒行《金門縣低碳島自治條例》;在低碳運輸方面,明訂交通運輸計畫應以低碳運輸規劃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系統,並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前項推動事項得結合民間自行車業者共同推動(第九條)。為推廣使用低碳車輛,應普設電動車輛充(換)電系統,必要時,機關、學校或社區應優先設置(第十一條)。就此,公部門或不是無作為,但僅是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一項便是跌跌撞撞,妥善率更是差到令人傻眼,而所謂的普設電動車輛充(換)電系統,也幾近無感。如果我們的低碳運輸規劃無法和友善旅遊環境充分結合,恐怕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工夫。
誠然,陸客騎乘電動車有注意行車安全、遵行本地法規的義務,宣導、稽查的手段也是必須的,但如果這些作為不是建立在多元、暢便、高品質旅遊服務的構架及基礎上,勢必不利於提升金門旅遊的新戰力,對於金門遊的品牌形象更會有難以彌補的負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