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保護非遺 傳承與振興

發布日期:
點閱率:1,745
字型大小:

由文化局主辦、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承辦的「金門縣拭餅文化傳承」推廣活動,日前從碧山睿友學校開始啟動,企圖讓這限時的傳統美味成為你我的驕傲。本縣文化局近幾年力推金門在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拭餅也位列其中,該系列推廣活動就是要讓更多人認識這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該系列活動由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規劃實施,將於金門五鄉鎮各舉辦一場,繼9月28日在碧山睿友學校之後,其他四場分別在以下的時間、地點舉行:烈嶼鄉10月6日下午16:30-19:00,在烈嶼鄉上林頂林林氏仲禮公家廟舉行;金湖鎮10月12日上午9:30-11:45,在金湖鎮瓊林活動中心舉行;金城鎮10月19日上午9:30-11:45,在金城鎮北門里北鎮廟前廣場舉行;金寧鄉11月9下午13:30-16:30,在金寧鄉榜林村辦公處舉行。
根據於2003年通過的《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無形文化遺產包括以下5類:一、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無形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手工藝。至於民間傳說,拭餅源於鄉賢蔡復一夫人的發想,原因乃於蔡復一因征討苗疆之亂,兵馬倥傯,廢寢忘食,無暇用餐,蔡夫人擔憂夫婿身體,於是將豐富且充滿營養的食物煮熟,以薄薄的餅皮包裹,讓夫婿便於進食,不但不影響工作,而且能夠補充體力。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葉濤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它深藏於民族民間,它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作為人類偉大的精神創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內涵要比物質文化遺產更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
也由於傳統文化得以生存的主要文化空間村落在加速消失,作為文化載體的各種語言在消失,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急劇改變,人類傳承了數千年的許多文化成果(主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就可能消失。葉濤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必須以強大的學理和專業的研究為支撐,非遺工作的開展,需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同時,更要將非遺的保護列入政府工作範疇,使其常規化、規範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特殊性,單純的紀錄、保存或隔離,恐怕起不了非常有效的保護作用。我們欣見地區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對於非遺文化的關注與重視,更盼藉由傳承與發揚、以及新一代的參與,從確認、建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與傳承(透過正規與非正規教育)和振興,來對地區這些珍貴的非遺進行系統性的留存與傳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