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推動老幼托資源整合融入社區
金門縣政府日前邀集社會、教育、衛生、人事等單位召開「金門縣老幼共托暨幼托整合融入社區推動會議」,聽取老幼共托、職業訓練、社區福助、幼托整合及人力精簡等各項業務報告和討論研議,集思廣益以增進和提升老幼共托及社區服務品質。縣務施政尤以老幼共托資源整合及社區服務為重,需擬訂執行階段和期程,逐步落實推動,才能完成社福施政目標。
為了讓各樣社會福利服務在地扎根,縣府及各單位積極輔導各社區辦理各項服務方案,並在歷次縣務會議或縣府主管會報都提及配合社區照護及社區老幼共托政策,社會處應考量地區實際需求規劃,並研議縣府編制外人力導入社區服務,讓照護走進社區,以活化活動中心。另在老幼共托資源結合國家長照、日照、復健等政策趨勢,以及研擬執行計畫及工作項目,按期程進行。至於補助社區活動中心興建,相對權利義務應研擬標準作業模式,以便日後社區空間運用及志工搭接投入,落實老幼共托服務。
鑑於地區特殊歷史背景,老年人口比例居高、少子化及家庭結構變化,近年獨居老人、單親家庭與新移民家庭、隔代教養家庭衍生出弱勢族群社會福利需求遽增,且本縣民間資源有限,政府必須投入較大經費以推展社會福利,將有限資源妥適運用,使急難者及時獲得照顧、對需求者適時提供服務,讓民眾充分感受到政府對社會福利的重視與努力。未來除持續檢討修正不合時宜法令規章、加強社福資源整合連結、落實對弱勢族群關懷外,並積極向中央各部會爭取社會福利挹注經費,期共同推動社會救助、社團輔導及提供勞工服務工作,真正建構安全網絡,提供便捷的福利服務,打造高優質生活環境品質。
目前配合公共托育新制,五鄉鎮都有佈建公共托育家園及托育資源中心,提供幼兒完整照顧資源,建構以社區為單位,以家庭為中心的老幼照顧體系,強化社區式及近便性的托育資源服務,給予家庭更多照顧量能,強化落實區域福利與在地服務之願景,提升整體社會福利服務輸送效率,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同時辦理托育人員專業培訓,輔導取得專業證照,建立社區居家托育人員供需媒合機制,保障嬰幼兒的照顧品質。
舊有社區活動中心空間借用活化方面,考量未來老幼使用所需空間及依法申請裝修及取得合法使用,但以公用建物為宜。社區活動中心現況及配合未來可用空間分析,為使新建之社區活動中心能與親子館、托育中心或身障及關懷據點等照顧服務結合,提供更多元及在地化服務,有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促進與共餐服務,提供福利服務多功能使用,希望每一行政里都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照顧社區長者和提供關懷服務。
對於尚未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行政里,將與鄉鎮公所合作,輔導成立當地據點,希望透過社區居民的自主參與,建立多元的社區照顧服務型態,提供獨居長者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另輔導據點辦理C級長照巷弄站,增加社會參與、辦理預防延緩失能活動,以強化據點功能,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讓有長照需求的社區民眾可以獲得就近性服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並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平心而論,社會環境變化,家庭結構改變,衍生出的社會問題及福利需求趨於複雜且多元,政府部門需要更具彈性及全面觀的思考,適切運用有限資源,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及品質,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將適切服務傳輸給有需求的民眾,減少社會問題,提供民眾安全宜居環境,達到社會安全網效果。因應老年人口快速老化,照顧服務員人力培訓為縣府目前施政方針,也提供民眾免費參加訓練、輔導參加保母技術士技能檢定、輔導加入地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充實縣內托育人才;持續強化基本社會福利服務的輸送供給機制,發展社會福利保障功能,促進社會福利產業發展,全方面兼顧婦女、兒少、長者、身心障礙者、經濟弱勢者福利及人民團體發展,以健全本縣社會安全網絡為發展軸心,創造縣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