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改革求進步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從李縣長給報社的勉勵與期許所帶給我們的省思
時光荏苒,金門日報渡過了第卅七個年頭,報社的歷史淵源及輝煌的紀錄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了,在此也不再多作贅述了。
金門日報是一份地方性的報紙,其營運又屬公營事業單位,面對此時局大環境惡劣的競爭,除了要發揮新聞傳播功能外,更應以盡社會教化功能為首要,俾為地方開闢一處零污染的言論空間。囿於市場規模的侷限,生存誠屬不易,但仍是地方上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故面對未來新局勢的挑戰,除了要追求創新改革求進步外,更應務實的面對組織弱化的殘酷事實,調整員工心態,充實知能,使能為社所用,發揮整體功能。
誠如李縣長給予我們的訓勉,在這多元競爭的環境中應繼續努力,為報社創造更有價值、光采的願景,並發出真正的「聲音」,善盡媒體的責任,努力為報社爭光采。並期許報社在既有的基礎之上,能發揮團隊的功能,朝著目標昂首向前邁進,再展現新的生命契機。
現今科技進步,新興網路崛起,面對人力轉換為電腦化,揚棄人工作業的模式,以往同質性過高的工作勢必做大幅度的調整,除了可以使工作效率更為提高之外,更能使報社在經營績效上能夠更展現出新的氣象及經濟的效益。
報社面臨了經營的困境與轉型中的危機,在這前所未有的艱苦環境中,自社長及全體員工莫不絞盡腦汁苦思對策,不畏壓力,思考著報社如何突破生存的經營困境,戮力以赴持續的推動各項社務的改革工作,期望使報社能夠永續經營,脫胎換骨,創造更美好的願景。
然而,開創新的思維與作法,持續推動各項工作的簡化作業,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畢竟得全體員工能夠有相同的體認與配合,上下一心,團結合作。必須做長期的努力持續的去落實,循序漸進的去推動寧靜的改革。檢視這二年來所努力的成果諸如:
一、撙節開支,遇缺不補,有效的降低人事成本。
二、以原舊有的電腦機器設備,規劃成立新聞網站,將新聞電子化,讓地方新聞能透過網路傳送到世界各地,讓關心金門地方事務的鄉親能隨時掌握到最新的資訊,成為海內外鄉親的「知識銀行」。
三、採訪作業電腦化,全面以網路傳送新聞,有效控制作業流程,減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一些無謂的行政支出;並將持續推動編輯作業電腦化,讓新聞編採作業能夠真正的達到所謂的「電腦化」目標邁進。
四、開闢電子廣告業務,期使報社能夠有另一項收入,達到開源的效果,減少本社的虧損壓力。
雖然,報社的經營是相當的困難,誠屬不易,但能夠勇於嘗試與改革付出,發揮創意思考,相信終究是有績效的。
因此,我們期勉在未來的一年裡,能夠看到報社脫胎換骨,展現一番新的氣象,讓報社能夠永續經營,為金門賡續耕耘散播文化的新種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