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大自然‧分享大自然─談積極推動金門自然生態保育工作
金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社會大眾不僅是分享大自然的豐美,也要關心大自然的生態,大家一起來推動金門自然生態保育工作,讓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更美好。
金門早期為戰地前哨,在長期軍管情形下,金門自然生態還能未遭受太多的人為干擾及污染,反而保留了豐富的大自然景觀,猶如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指出的:充滿多樣的鳥種生態野趣、珍貴保育類動物「水獺」、四億多年前的活化石「鱟」、嫩綠芬芳的民俗植物、迷人討饒的昆蟲世界:::等。
鳥類、水獺、植物、「鱟」,這只是舉出金門現在較為珍貴、稀有、美麗的代表而已,其他金門的自然生態之美,仍是眾多,此乃因為金門島基盤由花崗岩及花崗片麻岩構成,加上四面環海的島嶼生態,使得金門地質景觀豐實,原生植物及後天全力造林,營造了成為海上公園的美譽。
日前,欣見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二○○三年金門地區生態旅遊與自然保育解說工作坊」活動,這個活動可以讓參加的學員大家一齊分享豐美的大自然和關心大自然,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共同來推動金門的自然生態保育工作。
站在縣府主管單位、文史工作者及國家公園的立場,應該提供民眾自然生態的教育功能、保育功能,以及遊憩功能。因此,我們認為當今重要工作為:
─有系統、有計畫、有步驟的將金門自然生態之美積極以公權力、公信力、約束力,要求民眾增進其保護自然生態的價值觀,使自然生態之美不遭破壞,達到永續利用。
─舉辦各類活動,促進民眾對自然的欣賞,建立正確人生觀,提升民眾正確休閒活動的層次。
─鼓勵及支援民間社團,共同保育及發揮應有功能,唯有普遍的民眾參與,才能使保育工作具有實效性。
─對於保育鳥類、稀有動植物,應有一套完整計畫,應建立資料庫(電腦軟體),確立保育措施。
─製作錄影帶、幻燈片、解說資料、磁碟片、專門書籍等,在各級公共場所、文化中心,推廣解說活動。
保護自然生態,是全島人的共同責任,當然主管單位加強經營管理,更是責無旁貸。對於保育工作,我們認為應共同珍愛豐美的生活空間,絕不可加以破壞,才能使金門真正成為自然生態的理想園地!由關心大自然,進而分享大自然,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