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經濟部政務次長陳瑞隆昨日率員抵金了解金門地區供水、供電問題,陳瑞隆強調經濟部有誠意並實質提供金門縣政府協助,以實際解決金門供水、供電問題,而政府也有義務保證金門供水、供電的無缺。至於向大陸接水的議題,陳瑞隆認為目前來談在政策上還是太早,要等時機成熟才能討論,但技術性方面倒是可以先期規劃。縣長李炷烽則希望中央以開闊的視野考慮從大陸接水。
就在不久前,地區各湖庫水位嚴重下降,自來水供應告急,尤其是離島的烈嶼地區供水僅可維持一個月,金門自來水廠決定採因應措施,並呼籲用戶共體時艱、節約用水,建立缺水危機意識。
金門地區年降雨量不足,湖庫容量不高,蒸發量大,常造成水源不足以應付軍民用水需求,且觀光客量日增,而地區每逢冬季就進入枯雨期,雖然今年農曆年後,地區也下了幾天雨,但是零星小雨無法匯集流入各湖庫,各湖庫並沒有進帳,加上原就久旱不雨的情形下,返鄉人潮用水激增等因素,各湖庫水位嚴重下降,這種狀況,每年均會上演,為什麼不做釜底抽薪之計?缺水現象每年都會發生,抗旱不能只是無助地等待天降甘霖,政府應有長期性的全面對策,才能揮去每年枯水期的噩夢。金門地區缺水現象,中央應在政策上為民眾謀求永久福利才是根本,因為金門是離島,水是金門地方的生命線,中央政府實在應該重視金門這項民生問題。
就長遠規劃,最理想當然就是「金門自大陸接水計畫」,才能真正不虞缺水之苦,如果此案目前不能實現,至少中央應重視金門自來水供應問題;水利署官員雖然在這次的考察中也說明行政院在「新十大建設」納入「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於金門地區計畫「擴大金門海水淡化廠二千噸機組」及「汰換舊自來水管線」等計劃,我們也希望中央能確實編列地區所需求的經費,使相關的計畫能夠真正的落實。
古人有云:「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金門海島型氣候,水資源全靠老天爺,民生用水如無法正常供應,更遑論其他各項產業發展。水是一切生命的泉源,每年缺水,益使我們體會出「水」的寶貴,在缺水期,誠如自來水廠所呼籲者,共體時艱節約用水,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以永久性的政策,來徹底解決缺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