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元旦文告看金廈小三通的未來!
今年第一天,陳總統在以「民主台灣、生生不息」為題的元旦文告中,修正了第一次經發會「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政策原則,成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雖然只是文字順序上的變動,卻適以呼應其在「三合一」選舉前,「藍贏,兩岸政策就會緊縮」的預告,看在多數國人眼裡,除了失望,實在看不出任何新意。
誠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所言,民進黨執政五年多以來,只有「空轉」;國會立法空轉、經濟發展空轉,兩岸政策更是空轉。綜觀陳總統的今年元旦文告,不脫「向深綠靠攏」、「對在野黨宣戰」的基調,兩岸經貿的緊縮、軍購付委、二次經發會等議題,亦不偏離「台灣優先」、「掀國民黨舊帳」的主軸。
事實上,如若總統的「預告」為真,在後扁時期,「拚經濟」將不再是重點,「政治角力」才是癥結所在。依照總統的邏輯,藍營大勝,代表促統勢力抬頭,其躬身自省的結果便是,回歸基本教義派,兩岸政策自然成了指標性的「祭品」。此固然有「政府必需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才能有效降低開放的風險」之託詞,但其鞏固基本支持族群,回歸深綠版圖的用意,不言可喻!
兩岸政策的緊縮,自然不利於金廈「小三通」的未來發展;我們僅就總統元旦文告後,行政院提出的「推動『敏感科技保護法』立法,以及未來大陸觀光客來台、陸資來台、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大陸投資等,須要先有『有效管理的對策才可以開放』」的處理原則,便可管窺一二。甚至行政院會中還提及,由於台灣的公權力難以到大陸查證,未來廠商要到大陸投資產業,必須先簽署國際機構的查證聲明,引入鑑識會計制度的建議。從總統元旦文告到行政院的後續反應,我們或稍可理解,在「後扁時期」,兩岸政策的緊縮勢不可免。
因此,未來「小三通」如果能保持現狀已屬難得,似難指望能有什麼重大的發展。然而,也有人認為,陳總統之前曾公開發表了十二次「拚經濟」的言論,似乎也沒真的拚過;以往兩岸政策的「積極開放」原則,也「積極」得有限。想國際局勢變化萬千,以今日政局揣度明日發展,不啻是「杞人之憂」。然我們以為,「小三通」攸關金門未來的發展至巨;如沒有積極的開展,停滯就等同落後。基此關鍵時刻,縣府或可針對長久以來爭取的小額貿易黃昏市場、免稅加工出口區,乃至於行政特區、和平特區等議題,再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及研議,排序出優先次序,明確擬出因應對策,或能以實務的作為,逐步刺激中央突破現狀,為地區爭取更好的發展契機。
所謂「人必自助,而後人助!」縱使選前各方評估兩岸政策沒有緊縮的空間,甚至綠營內部還有人主張以「兩岸三通」突破施政困局,但向來不按牌理出牌的陳總統,硬是逆向操作,期以政治力強硬介入市場運作的跡象明顯。當家的自然有作主的權力,全民卻也不是任由擺佈的傻子,元旦文告出爐後,股市第一天開盤即大跌超過百點,中概股和航運股更是慘綠,引發投資信心危機,可見一斑。
如今,我們似也只能為所當為,完善必要的準備,「聽其言、觀其行」,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