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區力量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近年來,國內各地居民秉持愛鄉土之心,重新去了解地方特色,關懷週遭環境風貌,並追溯歷史典籍,強調世代傳承的使命感,由熱心人士發起組織,以團體的力量,開會協商,提出發展社區的計畫,以民主方式協調溝通達成共識,出錢出力為鄉里作出貢獻。政府見到這個住民自覺的趨勢,便順應民意,提出六星計畫,輔導與協助民間的發展協會,打造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
鑒於健全的社區為社會安定的力量,自民國九十二年起,行政院為宣示政府推動社區發展之決心,提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以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作為社區評量指標,同時為促進社區健全多元發展,針對所提出之發展目標與配套需求,整合政府目前相關部會既有計畫資源,分期並分階段予以輔導,協助其發展。
金門自古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科甲聯登,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些年來,透過文史工作者及地方人士的努力,對地區的歷史、人文、古蹟保存、生態資源、自然景觀等,皆加深了認識,許多村落意識到,固有特色值得去保存與維護,並進而改進與發展,所以社區發展協會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成為建立自主運作,且永續經營之社區營造模式的重要力量。
諸如:金沙鎮的陽翟,於日前正式成立「金沙鎮陽翟社區發展協會」。因為,陽翟在宋、明時期曾是一個文風鼎盛的聚落;先後於宋朝時出過五位進士、明朝又出了兩位。在民國五十年代,因附近重兵駐守,又是師部所在,則成了商業繁盛的市集,曾有「金門西門町」之稱。後來,因為裁軍市街生意逐漸沒落。而今,陽翟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以推展文化、民俗,打造一個書香聚落為目標,有這樣的願景,並以實際行動來促進,相信為社區帶來一番新氣象,是可以期待的。
其實,社區發展的議題繁多,文化、產業、環境三者環環相扣,從過去的經驗看,並沒有一定的切入點,只要有持續關心社區的組織,就居民感受到最希望改善的部分著手,往往能由點擴成面,進而影響社區生活的各個層面。像陽翟既以建立書香聚落為發展重點,則可以從擴大教育與學習的管道著手,比方說先調查並建立人才資料庫,從事社區教育;購買圖書,成立社區圖書館;發行雜誌文刊,獎勵文藝活動等,以帶動讀書風氣,提高文化水準。
總之,欲營造一個「永續成長、成果共享、責任分擔」的社會環境,讓社區健康發展,就要強化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之意識,只有民眾將關懷延伸擴大,凝聚社區意識,願意為社區出錢出力,才能以團隊的力量建設鄉里。而社區建設計劃要有民主精神,建立由下而上的提案機制,擴大各階層參與層面,每個公共議題,都能在充分討論,獲得社區共識後,才付諸實施。在社區活動中,還能增進人與人間的互動與互信,建立團體情誼。因此,社區發展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對每一個社區內的人都有益的,鄉親應打破自掃門前雪的自私心態,與社區融合在一起,共同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