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時間珍惜生命提倡守時好習慣
烈嶼鄉各界鑑於婚喪喜慶,禮俗繁多且複雜,宴客排場日益熾盛,除過度舖張浪費,也不守時,因而由鄉公所與代表會發起加強推動「端正社會風氣,建立守時觀念」的活動,特別是喜慶宴客,應於請柬上時間欄加註「敬請準時入席」,並由公教員工率先遵行準時開席,以倡導守時觀念。
西方有名諺:「時間就是金錢!」今天,已由工業社會進入電子網路社會,不論是信息的傳達,或是產品的生產、銷售,都是分秒必爭。假設一場喜宴所邀請的客人有五百位,入席時間訂為下午六時,卻因部分人士未能準時來到,而延後一小時開席,早到的客人只得枯坐等候。試想:五百名客人共計被浪費掉的時間,就有五百小時之多,等於一個人被浪費掉將近二十天的寶貴光陰,以現代科技發達的速度來看,廿天可以繞地球好幾萬次,甚或進行好幾筆商業交易、製造許多產品,這些都是錢啊!但人們浪費時間總不覺得可惜,而浪費金錢卻猶如切膚之痛,誠屬愚妄無知!
所謂「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地區每逢歲末年初,嫁娶婚宴特別多;雖然,有些是年前已結過婚,但因大家忙著準備過年,將喜宴後延,過了年才補請親友喝喜酒。一般而言,時尚舉辦一場婚宴,少則四、五十桌,多則上百桌。姑且核計一下,如果每個人浪費一小時,將有多少寶貴的時間被虛耗?
早期,烈嶼鄉民舉辦喜宴,因沿襲了農業社會不重視時間的習性,一場喜酒喝下來,前後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鄉長李漢秋在任時,到場五分鐘不開席,他就離位而去,幾次之後,再也沒有任何興致參加鄉民喜宴了,豈不是有夠煞風景?這都是民眾婚宴未能準時開席所造成的尷尬場面。
過去,中國人不重視時間觀念,人民什麼都沒有,就是有時間,做起事來總是磨洋工,不把時間當金錢,因而落後貧窮,曾被西洋人所恥笑。如今,大陸經濟雖已普見大幅改善,但民眾的時間觀念依舊淡薄,那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或許,人活到八、九十歲,算是長命高壽,但「生命」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在於活著之時,所能充分發揮的生命跡象,使活著的人過著充實有意義的日子。如果無所事事,只待「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豈不浪費生命?因此,人生在世,壽命的長短,雖非自己可以掌握,但善用珍惜在世歲月時日,使生命不致留白,活出亮麗的生命力,卻是努力追求的目標!
事實上,縣府為端正社會風氣、建立縣民「守時」觀念,縣長李炷烽曾在去年八月,要求縣府相關部門研擬宣導計畫,結合各社區發展協會,以提倡、推動鄉親守時習慣,特別建議對力行守時觀念的后盤山社區,給予公開表揚,俾讓大家群起效法。
今年,烈嶼鄉公所大力推動「端正社會風氣,建立守時觀念」的活動,由鄉長林金量帶頭做示範,製作「守時典範」獎牌,及一帆風順精緻造型的「烈嶼之光」紀念酒,用以獎勵力行的鄉民,冀望共同配合推動,讓守時的觀念融入生活,以有效端正社會風氣。所謂「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我們企盼,林鄉長的用心與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鄉親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