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823戰役新史觀
今天是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紀念日!半世紀前的今天,由於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推擠;國共的烽煙,終在歷史的推移下,爆發了這場冷戰時期,單打雙不打,與德國柏林相互遙應的狼煙。折戟沉沙五十年後,面對世局的鉅變,兩岸的弔詭,我們該如何紀念這個日子,以啟新頁?毫不疑問,那就是以智識開啟登高望遠的格局、和平啟生機的新史觀!
首先我們必須以肅穆的心情,敬悼在這場戰役中兩岸殉國的軍民英靈們,由於這群無名英雄的血灑沙場,才有今日兩岸期待的契機,也才有今日普世價值的追求。他們沒有政客的狡黠,只有堅守崗位的認和;他們沒有采聲的引盼,只有默默的盡職!在歷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接受戰火的蹂躪。敬悼中不由興起「何日書代劍,我為憂民切」的悲願。唯有秉持這股悲願,才能讓我們清楚地亟目遠眺!
登高才能望遠!若無當初的韓戰,就沒有一九五四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若無50年代黎巴嫩、伊拉克推翻親美的政權,就沒有美國出兵貝魯特之舉……。終而掀起中共為了反制國府、支持中東、與蘇聯別苗頭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為了對外測試美國履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底線,對內轉移因「反右」等運動所引起的反彈,終於爆發了這場戰役。更因看清了美國的底限,為了阻止兩個中國「跨峽而治」,乃至出現了這場不求殲滅,只求絆住,看似荒謬,實富謀略的戰役;只為了維持住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地理臍帶,而身處臍帶的金門,終注定成為這場全球冷戰下的一隅棋局!就如同赤壁之於赤壁之戰;諾曼第之於諾曼第登陸一樣,會戰地都是各種特殊時空下的當然交會。所以沒有悲情的宿命,更沒有榮耀的自戀。因為,只有弱者才會沈湎於悲情的宿命;也只有昧者才會迷戀於戰爭的榮耀!
和平啟無限生機!「和平不僅超越沒有戰爭而已,和平旨在落實人性的尊嚴與人權的重視!」一九九三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世界和平日文告,正道出和平的真正境界;亟目遠眺,一九九五年的達頓和平協議(Dayton Peace Accord),造就了波士尼亞的興起,一九九八年的北愛停戰協議,終止了「世界充滿的哭泣超過你能瞭解」的哀愁。而洞察發動戰爭的都是野心偏執的政客;但犧牲者決非他們,所以「愛國者」對其同胞是最無情的!因此如何防止這些政客的復燃,毋寧正在考驗我們的智識。雖然戰爭販子似乎已被丟進歷史灰燼中,但細觀之後不難發現,他們卻正以各種化身伺機而動:或藏身為悲情主義者,極盡挑逗清算之能事;或隱身為族群主義者,做盡多少夜郎排外的偏執,名目雖異,但販賣人類最深的至情,來謀取個人利益卻是一致;而只問立場,顛倒是非,曲意為他們偽詭辯飾的社會則是最好的溫床!因此,唯有以智識方能洞察這些僨事,確保和平!
這是一個反智論(anti-intellectualism)的民粹時代;這也是一個智識的知識經濟時代!唯有以深邃遠慮的智識,才能夠看清歷史的迷霧:從辛亥革命、解放戰爭,乃至五光眩耀的北京奧運,在在看得出中國志士欲求解放民族靈魂的吶喊;但驀然回首,才發覺禁錮陰影仍隨形殘存。是以如何發揮金門的臍帶功能,引領兩岸中國人徹底解放心靈枷鎖,深化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於生活中:切悟沒有悲情與期待,因為自己才是歷史的主人;沒有炒作與喧嚷,因為我們正是命運的領航者,這才是紀念這場戰役的史觀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