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烽火影像﹐金門人用血淚換來的島嶼記憶生命史詩

發布日期:
點閱率:786
字型大小:

──從八二三特展老照片展暨八二三金門戰役五十週年專輯出版看戰地影像

「在人類的歷史中凡是文明進展的契機幾乎都受偉大戰役的影響,戰役也是許多民族史詩最動人的篇章」,趕在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前夕,落籍金門的國際著名詩人鄭愁予最新力作〈八二三戰役的砲聲是敲響民族覺醒的宏鐘│從五十週年向前看〉,明 (二十二日)將首刊《金門日報‧浯江副刊》,鄭愁予以「史詩」的宏觀視野及平和的心情思省、看待「八二三」五十年,他歸結道:「八二三這天將會是一個慶祝和平的偉大節慶,這是屬於民族智慧的節慶;從這兒前看和平,一年一慶,千秋萬世,史詩便是這樣流傳下來的!」詩人以戰爭之眼,和平之心,觀照一場戰役,產生了「慶祝和平」的智慧期待。

別於詩人對待戰爭的溫厚,曾經主導「八二三」戰役的國防部,透過武器、浩劫影像的重現,今天上午九時三十分將在台北市貴陽街的國軍歷史文物館為為期五個月的《烽火歲月│八二三戰役五十週年特展》揭幕,國防部長陳肇敏及金門文史工作協會前後任理事長張火木、許丕華及金門寫作協會理事長楊清國等多位金門鄉親,也都將到場見證、述說「烽火無情」;《烽火歲月》特展在台登場的同時,國防部與金門縣政府共同策展的《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八二三金門戰役五十週年紀念老照片展覽》,刻在金門文化局展出,金門文化局也精心編印、出版《戰爭無情‧和平無價│823金門戰役五十週年專輯》,從展覽中、專輯裡,看見發動戰爭的一方,造成兩岸巨砲相向,屋毀、人亡、流離、遷徙:::,一張張的烽火影像,非常悲情地,也非常有力地控訴戰爭。鄭愁予說的,「戰役是許多民族史詩最動人的篇章」,那麼,「史詩」的譜成,是用鐵與血換來的。還原戰火的浩劫現場,毋忘八二三,讓烽火影像說話!

金門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各種紀念活動中,都少不了影像的呈現;八月九日,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主辦的紀念大會,展出四十多張老照片;八月十七日起,金門文化局展出七十多張八二三戰役黑白老照片;八月二十一日起,國軍歷史文物館的八二三特展,不止重現砲戰時的照片,也一覽砲戰以後的戰地歲月圖景;金門文化局更為了保存、流傳烽火影像,平面與立體雙管齊下,出版了《戰爭無情‧和平無價│823金門戰役五十週年專輯》,也出品了由唐振瑜導演的紀錄片《金門歷史風雲│八二三砲戰》; 八月起,《金門日報‧鄉訊》連續五週製作「金門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系列報導」,每一次專題推出,也都蒐集到過去罕曝光、多為外國攝影記者拍攝的烽火照片。可以說,今年八二三戰役五十週年,出現了大量的影像閱讀。藉由一個畫面,往往就能描繪、突顯一場戰爭的顫怖,譬如美國《LIFE》(生活雜誌)一九五八年十月所刊的金門八二三烽火斷臂孤兒許燕的圖像,震撼國際社會視覺,致五十年後還有台灣媒體在「尋找影中人」,影像的珍貴性、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眾多「八二三」影像呈現中,配合老照片展,金門文化局出版的《戰爭無情‧和平無價│823金門戰役五十週年專輯》,以近百張圖片,扣合全書五個章節:〈山雨欲來〉、〈雷霆烽煙〉、〈戰火熾殤〉、〈撫今追昔〉、〈文獻論述〉。圖片中,有國共兩岸火力對峙前的動靜,有砲火瞬間的彈如雨下、烽火煙塵、屋毀人亡,有砲戰期間的運補搶灘、空投物資、檢視裝備,有彈雨漸歇後的滿目瘡痍、餘生島民、逃難人潮。戰火影像集中閱讀所生發的視覺作用,正如金門縣長李炷烽的題序〈戰與和的懸思〉所言,「戰爭與和平,實為人世間悲與喜的兩面,悲之極為喜,喜之極而悲」、「今借,八二三砲戰專輯的出版,寄寓個人對戰爭與和平的懸念,亦寄寓我們對過往的悼惜,同時對今日的珍惜與未來的期待」;無疑的,李炷烽一段感性的書寫,已為取名為《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八二三戰役五十週年專輯的出版用心作了有力的詮釋。

一場改變兩岸關係、金門命運,也影響國際社會的八二三戰役,發生至今五十年了;戰爭的開端與結束,發動戰爭的一方與被迫接受參戰的一方,各有著不同的觀點與解讀,唯有影像的真實呈現假不了。八二三,是中華民族存亡一篇動人的史詩,八二三的烽火影像,必須繼續發掘、保存、流傳,這是金門、金門人用血淚換來不可磨滅的島嶼記憶、生命史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