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人的八二三﹐一起向戰爭說不
──八月九日旅外金門同鄉「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是一次凝聚鄉情追求和平的族群集體發聲
「八二三的砲火,猶在耳際;八二三的鮮血,仍然鮮艷;八二三的犧牲,不容漠視;八二三的損失,應獲補(賠)償;八二三的貢獻,應予回饋;八二三的精神,國人更應同表尊敬和發揚!」│一九九三年八月金門八二三砲戰三十五周年〈八二三台北大遊行宣言〉
「對於那個兵馬倥傯時代裡金門子民遭遇的苦難,除了追悼、反省、警惕之外,失去的生命已無法挽回九十六萬七千六百三十二發砲彈的啟示,如此沉重,如斯慘痛。世人應記取金門子民用生命和血淚換來的教訓,只有追求和平、遠離戰爭,人類才有希望、文明才有遠景。願那些在苦難中犧牲的靈魂,得以安息於天國,保佑人類免於再次浩劫;願戰爭中失所的家庭得以團聚、親人可以相擁;願每一個活著的生命,人人可以安居樂業,繁衍子子孫孫。也祝福世界各地所有努力追求自由、卻還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的無辜百姓,能早日走出戰爭的陰影,拯救被扭曲的人性,找回被剝奪的人權。」│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遠離戰爭‧追求和平│金門和平宣言〉
在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五十周年的八月、也在首波紀念活動由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發起的「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後天就要登場之際,我們重讀解嚴後金門社會運動的兩篇宣言,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八二三砲戰三十五周年、時任立委的陳清寶號召五百人參與的〈八二三台北大遊行宣言〉;另一次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台灣總統直選,中共軍演、試射飛彈所引爆的台海危機氛圍裡,藉著金門百姓電影《單打雙不打》在永和市國父紀念館放映,金門人發表了〈遠離戰爭‧追求和平│金門和平宣言〉。兩篇宣言的文字內容,一剛一溫,但亦悲切│控訴戰爭對金門人民的破壞、損失,也傳達金門人渴望和平的熱切。
兩次產生一定影響的事件運動,從時間點來看,「八二三台北大遊行」間接催化了政府作出八二三金門民防隊員的補償條例、台海危機後五年金門與廈門「小三通」打開和平之門。而造成兩次社會運動宣言的文字、精神,也不脫「八二三」對金門人民帶來的戰爭禍害、悲情。戰爭沒有勝利的一方,只有失敗的雙方;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也因一段昇平之後再歷「台海危機」的覺悟,除了軍方還在說「勝利」外,此後,金門民間對於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不再「慶祝」,避開「大捷」,不講「勝利」,統一取得了「紀念」的共識,即連此回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的各種活動名稱也多止於出現「紀念」一詞。走過戰火、厭惡戰爭,這真是金門人民看待戰爭的人性化成熟表現。
在「遠離戰爭、追求和平」已成人類普世價值的當下,無法漠視、不能遺忘的,仍是戰爭!
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門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日,從戰爭的發生地金門前線到戰爭時的大後方台灣,從金門縣政府、國防部到旅台金門同鄉會,也都有共同主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登場,國防部更將安排參與八二三砲戰的兩千多位老兵重返金門,甫於五二○就職總統的馬英九亦將乘坐「空軍一號」飛抵金門作重大宣示,據了解,馬總統八二三金門行的談話重點定調為「和解、和平」,將向中國釋出善意,重新定義兩岸互動架構。
無疑的,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的活動「主戲」仍在金門前方;而原本也可望在台灣與金門活動規模相呼應的「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因募款經費不足等因素臨時喊卡後,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不欲在這個重大日子缺席,將在出外金門人聚集的大本營台北縣推出千人參與的「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暨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會員大會」,時間定為八月九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九時,地點在中和市中和市民活動中心(中和市中和路七十四號二樓),其中八二三戰役紀念大會在下午六時、千人餐會在下午六時三十分至九時。預估一千多人參與數來看,也稱得上歷來在外金門人活動的大場面,從活動內容的「八二三戰役紀念照片展」、首映唐振瑜導演紀錄片《金門歷史風雲│八二三表揚「金門八二三戰後五十周年50菁英獎」、發表八二三祝禱文來看,透過影像還原戰爭無情、藉著祝禱文祈求和平,再透過李錫奇、黃一農、楊永斌、楊水應、張邦育、許績勝等各領域「戰後50菁英」的表彰,也將突顯不宿命、不悲情的一座烽火小島人民韌性、人才濟濟的一面。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出外人的八二三,向戰爭說不,八月九日請記得扶老攜幼來參加「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