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新加坡新生水計畫看金門水資源的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863
字型大小:

日前,馬英九總統率領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及經濟部、交通部、國防部、教育部、陸委會等首長於金門舉辦地方建設座談會,聽取各方建言,期待對金門的發展與繁榮有正面的助益。

水資源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會議中馬總統清楚指示,除了提出自大陸接水計畫外,應由經濟部邀集金門、澎湖、馬祖等離島縣份一起赴新加坡取經,了解與評估星國「新生水」計畫(NEWater),以避免金門水資源造成依賴問題,也符合永續生態的理念。我們認為在這個議題上,馬總統的提議非常正確,值得思考與嘗試。

什麼是「新生水」計畫?金門適用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新加坡面積約682平方公里,年降雨量約2,400公釐,人口總數400萬,每日需水量135萬立方公尺。過去,新加坡主要供水來源靠集水區收集雨水(集水面積約佔新加坡一半的面積,作為森林、湖泊保護區禁止開發),以及半數以上的用水向馬來西亞購置。

由於人口成長、工商用水需求增加以及供水受制於馬來西亞(馬國政府與新加坡簽有兩份供水合約,一份至2011年期滿,一份至2061年期滿,但兩方對於供水價格調漲幅度有所差異,致使關係經常緊張),新加坡政府不斷地朝節約用水及替代性水源開發等方向努力。首先,自來水供水管線漏失率的下降,自1990年的10.6%降至2001年的5.3%、2002年的4.8%,使得經過高成本處理過後的水資源不至於白白浪費;接著推廣節水馬桶、水龍頭等設備,強調水資源的愛惜觀念,讓2001年家戶每人用水量降至164公升(新加坡民生用水佔總用水的55%)。尋找替代性水源方面,新加坡公共事務局於2001年10月成立「水資源再生利用署」(water reclamation department),負責海水淡化及新生水製造,預計2012年以前,海淡水及新生水將佔總需水量的25%,降雨供應佔50%,向外購水則降至25%。

新生水計畫,簡單地說,就是將用過的水(used water)經雙濾膜淨水過程與紫外線殺菌處理,注入水庫與自然水混合後,提供傳統自來水廠生產飲用水,這就是所謂的計畫性非直接飲用使用(Planned Indirect Potable Use,簡稱IPU)。在嚴謹的品質管理下,這些水質安全無虞,新加坡政府官員常常在媒體前表演直接飲用,以昭公信。2002年起,新生水廠已完成三座,分別位於Bedok、Kranji及Seletar,每日供水量可達93,000噸,除民生用水外,尚可供應高科技晶圓廠使用。其中,Bedok廠還有新生水製造流程的展示,供民眾參觀,也是最好的政績宣傳。

此外,海水淡化亦是星國擴大供水策略的一環。2003年起,與Sing Spring公司簽訂第一座海水淡化廠的合約,採用BOO方式辦理,亦即期限結束後無須轉移回政府,每20年續約一次(政府擁有收回的權力),2005年即達每天供水136,000噸,佔新加坡總用水量的10%,成本每噸0.78新幣(台幣16元),尚符合成本效益。

幾乎沒有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其政府用科技與決心期待能建立一個永續自足的島嶼城市國家,同時也讓老百姓知道各種資源(包括水資源)得來不易,進而養成珍惜的態度。

對金門來說,我們的優勢產業為造酒,是一個與水資源息息相關的產業;水,亦為民生必需品,是故,確保水源的穩定供應與良好品質至關重要。但很可惜地,近年來我們缺乏前瞻性的水資源政策,使得往往討論此一議題時,自大陸供水成為唯一、甚至主流的選項。事實上,「開源節流」仍是亙古不變的定律。開源者,新生水計畫及海水淡化俱為替選方案,尤其是循環再利用的新生水計畫,值得我們學習。節流者,如何濬深現有湖庫增加容量、回收處理金門酒廠排放水(光是金寧廠每日排放1000多噸的水逕流入海)、降低自來水管漏失率、蓄留雨水並挹注地下水源、補助推廣節水馬桶及水龍頭等方法,都可以讓老天爺賞賜之每一滴落在金門土地上的水,得以發揮最大的用處。

花九億多台幣蓋一條自大陸至金門的海底引水道,不貴也不難。但真正永續且能造福子孫萬代者,是上述所談的理念與行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