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大三通尋找金門發展的新契機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應邀來台,雖然遭到反對人士不理性的強烈抗議,但仍按既定程序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會談,共同簽署包括空運、海運、郵政合作及食品安全機制等四項協議,對兩岸關係而言,這個歷史性會談,正式宣告兩岸大三通來臨了,雙方經貿交流、合作互惠進入新的時期,也開啟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新階段。這是馬英九總統為了兌現競選時提出兩年內完成兩岸三通的政見,在擱置政治爭議、朝野歧見嚴重,面對反對陣營粗暴相對等複雜因素的挑戰下,仍以務實的態度,毅然決然促成這個有利於台灣民生經濟及改善兩岸關係的歷史盛事,應給予肯定的掌聲。
馬總統昨日在接見海基、海協兩會代表時說,兩岸簽署四項重要協議,對便利兩岸人民往來、促進雙方經貿交流、強化食品安全、抵禦國際金融風暴,都有積極正面的作用,成果非常豐碩。因此,就經貿交流層面言,兩岸大三通可以為雙方帶來的經濟效益絕對是正面的,尤其是直航所降低兩岸人員、經貿往來交易成本,依照目前雙方來往密度推估,每年可以節省的運輸成本約達新台幣五百餘億元;尤其兩岸人民往來及經貿正常化以後,將為兩岸人民帶來無限商機,其經濟效益更為顯著。
這次會談是歷史長流中的一小步,卻是兩岸關係發展走向和平共榮的一大步;雖然雙方都宣稱不涉及政治議題,談的也都是事務性問題,但實質上正凸顯雙方領導人互釋善意的政治意涵。因此,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吾人當思如何在小三通既有的基礎上,為金門尋找下一個發展的契機,開拓大三通後的新格局。前此,學者專家、社會賢達及公部門為金門未來發展勾勒的願景與論述,深值重視,對具有共識之部份,宜列為共同努力推動的目標,謹列舉其中兩項提出看法。
首先,隨著小三通近七年的發展,金門與廈門「金廈生活圈」已隱然成形。李炷烽縣長月前接受大陸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政府對金門發展以新的思維,擱置政治爭議,從政策鬆綁,讓金、廈這兩個兄弟島朝著經濟互補作用努力,就金廈建設發展、城市規劃,協商構建一個生活共同圈。我們認為,憑藉金門地緣優勢和發展條件,只要雙方政府支持,必能儘早實現「金廈生活圈」的夢想,為下一步推動「金廈和平特區」的階段性目標奠定基礎。
其次,這次會談達成兩岸空運直達航路的協議,有關客運包機的航點,金門亦列為我方開放的航點之一,這是令人雀躍的訊息。因此,就近程言,公部門允宜積極參與,輔導民間觀光業者提升優良旅遊品質,並協助推動台灣、金門與大陸各省市多樣化之旅遊配套措施,以供選擇,始能吸引台灣與大陸的觀光客,活絡地區觀光產業。另者,在中、長程方面,則應爭取中央挹注經費,加強金門地區公共基礎建設,例如擴建或新建機場,使金門機場的規模,從國內航線邁向國際航線的水準與格局。
總之,大三通已為金門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冀望兩岸領導人正視「金廈生活圈」已然成形的現實,本於「為民興利」的思維,釋出政策利多,為金門未來發展開闢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