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推動食魚教育保護金門海洋生態環境

發布日期:
點閱率:2,841
字型大小:

立法院於民國111年5月4日通過《食農教育法》,主要目的為推動全民食農與食魚教育,透國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文化,促進農漁村、產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並以素養導向強調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整合,從真實情境中思考問題,並實踐力行應用在生活中,進而促進農漁村的永續發展。因此,食魚教育也是海洋教育重要的一環。
金門四面環海,鄰近大陸,原本海洋資源豐富,但因多年來遭受到大陸漁民之網魚、炸魚、電魚及各種捕魚手段之不法行為,使得金門海域受到嚴重破壞,海洋魚類幾近枯竭。近年來,兩岸政府共同體認海洋永續有其必要性,因此有禁魚、放魚、護漁之措施,生態才稍有緩解,但仍有不足,因此我國為將海洋教育深植國民心中,特立法推動食魚教育。
根據營養專家多項實驗證實,多讓孩子吃魚和海鮮會變得更健康,且金門人自古迄今都以豐饒多樣的海產為食,因而形成特有的「食魚文化」,造就很多美味的海鮮料理。但多數金門人對於餐桌上的海鮮其背後的故事瞭解不多,而且愈來愈多是進口的水產品,都是因為人們不重視海洋資源保護而破壞了永續生存的環境。所以我們應該讓人們在享受「食魚」的同時,體會到維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有鑑於此,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也特別重視海洋地方創生、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透過學校及地方民間組織協力配合公部門的資源投入,推展「海洋地方創生與產業活絡及永續經營推動方案」,讓地方創生共榮共好,並擴大海洋多元體驗永續經營與保護海洋環境。
為讓食魚教育與環境永續連結,金門亦響應海洋保育行動,整合在地海洋教育資源,諸如金門水產試驗所、金門縣漁會、海島學校、金門海洋保育站、金門農工職校之水產養殖科及漁業科一起研究如何保育海洋生態。另外,金門縣戶外及海洋教育中心受教育部督導成立,負責推動金門學校海洋教育,全力推動海洋教育和食魚教育,期望能與國際海洋教育接軌。同時為傳達「食魚教育」理念,更須從課程設計著手,由教育者設計出適合業者經驗的教案,並請文創者做行銷包裝,才能讓大眾體驗在地漁業文化與海洋教育。為了永續海洋,更須以食魚文化為基本內容,讓全民願意將保護海洋當成自己的責任。
眾所皆知,近年來人們普遍健康長壽,係與食魚愛好有相當大的關係,我國民眾心理亦普遍存在「食魚有益健康」觀念。因此漁業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全民漁業」理念,將漁業與全民生活結合扎根,並發展具有人文素質之食魚文化,將食魚習慣建構成兼具歷史人文、生態保育性質之優質食魚文化為目標。結合地方風俗民情及特有漁產季節,推廣食魚文化,建立食魚全民參與計畫,以增進保育永續概念。
總之,未來海洋教育活動應建構在學校、社區所具有之歷史人文基礎上,以更具創意及精緻的手法,呈現產業、漁村豐富多元化,加深國人對漁業瞭解與培養正確吃魚的習慣,讓食魚變成全民運動,符合健康安全的要求。俗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類的蛋白質來源,依照地球環境條件大多數應由海洋取之,如何藉由正確食魚文化之推展,確保國人營養健康及保護金門海洋生態環境,是我們今後努力的目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