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畜牧專區 營造整潔金門形象
報載,縣府為協助民間企業建立完善的飼養環境及管理機制,提供多項輔導誘因,擬定短中長期推動「畜牧專區」,此外,縣長陳福海多次邀集相關人員,討論環境衛生及水源保護等面向問題,加強對畜牧業之管理。
鑑於台灣牛肉九成以上仰賴國外進口,金門又有大量下腳料酒糟可供養牛,自前縣長李炷烽時期,金門便大力發展養牛產業;除了成立推動小組外,更推廣民間試種植狼尾草、從澳洲引進優質肉牛、新建種牛牧場等等,後雖曾因大陸爆發口蹄疫情,造成金門牛肉輸台受阻,但一直以來,畜牧業都是地區重要的一級產業,近年各品牌酒糟牛肉乾、牛肉麵等肉製產品頗負盛名,成為旅客遊金「必吃」的美食及伴手禮,也為觀光業帶來新契機。
然而,規模性的發展畜牧產業勢必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與衝擊,相應的配套措施與管理機制尤為重要,「畜牧專區」的需求便因應而生。據縣府指出,推動「畜牧專區」,擬於短期內由畜試所規畫所內可供遷移養殖區域,對於違反《畜牧法》、汙染水源或環境情節重大業者優先輔導,盡速強制遷移;中、長期則透過調查,擇定遠離住宅、村落等公有地之空間規畫「畜牧專區」,規範飼養環境、條件與防疫要求,提供輔導誘因如低利貸款,養殖集中管理,運用汙染技術與現代化設備,強化畜牧業經營管理,擇定優良業者示範教育,透過汙染防制設施及觀念建立,建構永續潔淨飼養環境。
事實上,在縣府多年的重視及扶持下,金門畜牧業逐年發展,不僅諸如良金、圓頭等知名在地業者所產的酒糟牛肉產品令觀光客瘋搶,不少旅台青年也返鄉投身畜牧業,在政府的輔導下成功創業或轉型,如由陳弘銘與洪銘志這對大學死黨所開創的「風車畜牧場」,不僅圈養600多頭努比亞羊群,更在取得金門羊肉認證合格後,研創出金門酒糟羊肉爐成為饕客搶手貨;而從事養豬業近半世紀的金銘畜牧場,也引進永續豬肉飼養「新式豬舍運用置高床板」,成為金門第1家新式密閉式豬舍的畜牧場,都讓「畜牧專區」發展露出曙光。但不可諱言的,有正面教材,就有反面案例;如本縣蔡其雍議員反映,汙染山外溪上游水源的養牛戶遷移案,迄今仍「束手無策」,部分畜牧業者甚至放任羊群在馬路「逛大街」,對地區整體生活環境、居住品質與觀光形象,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就此,陳縣長業已指示業管部門,應統整《畜牧法》等相關法規,諸如環保、農業法規、《國家公園法》、《社會秩序維護法》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針對飼養牲畜造成環境髒亂、影響他人及道路交通安全者,應有相對應法規懲罰以達收斂效果,不足之處應透過自治條例擬訂以彌補缺漏。當然,法規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蔡其雍議員便建議,縣府應該盡快訂定「設置畜牧場管理辦法」,明訂畜牧場負責人或管理人資格、畜養場地須遠離住宅、機關、學校、醫院等場地,且要有畜禽廢汙處理的標準與定期查核機制。
總之,發展畜牧業自然不能以犧牲環境衛生與民眾生活品質為代價,已經有諸多畜牧創業者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在縣府加強管理與執法力度的前提下,針對一些「習以為常」的違規行為,相應業者也應該要自我制約,早日回歸正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