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推動兩岸交流 共創和平共榮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日前於廈門市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國民黨率團參加,認為兩岸多交流、溝通有助於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不過,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則表示,海峽論壇是以交流包裝的統戰平台,不樂見地方政府參加這樣的統戰活動。
與此同時,海峽論壇子項目論壇之一「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也在廈門登場,兩門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如何開啟金廈各領域的廣泛交流往來,增進兩岸民生福祉。本縣李副縣長在致詞時表示,金廈可以共同處理區域間各種事務問題,增加經貿合作、觀光旅遊、文化交流、緊急救護、環境生態等發展力度,成為中華民族兩岸交流合作的新亮點。另外,為了更便利服務金門鄉親,廈門市政府在五通碼頭設立金門鄉親服務站,除了提供諮詢也能幫忙緊急救護,往後民眾常見的證件遺失都能協助處理。不過針對海峽論壇期間的新舉措,陸委會也提醒,如果辦理居住證,可能會有隱私外洩疑慮。
事實上,海峽論壇可說是兩岸交流的常態,也有人戲稱其為兩岸一年一度的「大拜拜」,除了行禮如儀的政策宣導外,多數時候大陸方面還會藉此釋放惠台利多,透過所謂的「促融」手段,拉近人民間的情感與認知距離。然而,今年520後的局勢嚴峻,不意外的並沒有出現任何較受矚目的惠台政策,就連預測中的大陸團客有條件赴台也付諸闕如,顯然兩岸關係還有待緩解,但參加海峽論壇是否有助於兩岸氣氛和緩?誠如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所言,應該會有,因為大家多見面、多溝通、多了解,對雙方都有幫助,尤其一些大家關心的議題,都可以去對岸反映一下,讓彼此多了解與溝通,對於緩和兩岸緊張關係應也會有幫助。
當然,兩岸關係不能走回頭路,兵燹相向更非兩岸人民所樂見,常來常往更是最基本的要件;以金門為例,自民國90年啟動小三通以來,金廈同城生活圈已然成形。透過建構一個次區域交流發展的途徑,整合雙方資源,發揮優勢互補的精神,強化兩門交流合作,提升問題解決效率,讓兩門鄉親安居樂業、和平共榮,更是兩門人民的共同期待,「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或只是展現兩岸互信共融與和平試點的機會,如能獲得兩岸上層更多的支持與諒解,未必不能成為改善彼此關係的重要破口,進而成為台海和平互動的「試驗田」。就如廈門市政府在五通碼頭設立金門鄉親服務站一般,如若我們也主動在水頭碼頭設置廈門鄉親服務站,不僅顯得更有交流的互信與誠意,對於積極爭取恢復陸客來金旅遊與推動小三通常態化,以及早日送返因迷航滯留大陸的胡姓鄉親等迫切需求,或也當迎刃而解。
再有,大陸海警三號令(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也在6月15日生效,大陸海警權力擴大,包括可扣押涉嫌非法進入大陸領海的外國船隻的權力,以及未經審判拘留涉嫌非法侵入者30至60天。雖然,外界咸認這是針對處理菲律賓於南海爭議島礁的舉措,卻也在提醒我們,針對可知與未測的海上衝突,我方仍宜早作因應,莫讓扣人事件重演,更莫讓人民陷於惶惶恐懼。
總之,兩岸要和平,就必須重啟交流、和談的大門,海峽論壇或是以交流包裝的統戰平台,但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金門居兩岸區位優勢,也或能擔綱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