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行政幹部心聲與民意兼聽是施政上策
凡兩年來,金門縣政府施政團隊秉持既定「文化立縣、發展觀光、整潔金門、改變金門」等四大理想目標,亦步亦趨,群策群力,不斷向前行,並在陳福海主政期間曾經名列全國「三級財力縣市」。
回顧「新冠」疫情侵襲歲月,舉國上下,沉著應戰,甫告驚魂渡過,接踵而至是舉世百貨齊漲,何時係盡頭,猶未可知,莫非天年不假,唯有共體時艱,發揮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三大金門精神,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關關難過關關過,祇要大家不氣餒、莫等待、團結一致,互助合作,相輔自然就會相成。
庶政龐什,範圍廣泛,雖然金門實有幅員面積150平方公里,然而寄籍及在地人口合計則達十餘萬眾。生命誠無價,毫髮源自父母,有鑒及此,縣長陳福海念茲在茲,週而復始,常常在施政團隊各種集會中提及「衛生整潔」、「醫療保健」、「顧老扶少」與「救急濟弱」為公僕施政要項。他說這些問題,點點滴滴,都是基層行政幹部之職責,他身入其境,體會殊深,更多是他親自偕同幕僚主管列席各鄉鎮舉行「基層民政幹部座談會」等會議所聽到之心聲,也許有些問題過去存在已久,人事更迭,乃至人力、能力、預算等等不足之影響,未能一一即時處理解決,但他殷切希望各級同仁能夠面對問題,牢記在心,務實為民排難解困,不輕諾、不妄言、實事求是、做一件是一件,爭取向心,有信則威,立威置信,政策政令推動執行順利,公私咸宜。
就在巡迴舉行基層行政幹部座談會,曾有民眾發言指出,最近媒體頻頻報導,對岸無人機多次闖金騷擾,且曾於外島之離島散發統戰傳單,儘管金門軍民忠誠愛國赤誠無慮,惟都關注兩岸和平,過去國共內戰,金門飽受烽火洗禮,軍民拋頭顱、灑熱血,死傷無數,八二三砲戰發生被迫遷台。凡此血淋淋之教訓,上了年紀金門同胞,人人刻骨銘心,一次又一次,一樁又一樁,就像古寧頭北山那幢老式洋樓一個樣,百孔千瘡,慘不忍睹,如今成為參觀景點,人見人嘆,戰爭無情、和平無價,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是國人之心聲,也是民意之所繫,還望國家領導人不要充耳不聞。古有明訓,得民者昌,逆民者敗,輕忽不得也。
兩岸推動小三通政策,迄今歷時整整二十餘年之久,讓兩岸三地人民得以交流互動。姑且不談斯時何方先行遞出橄欖枝,促成了兩門對開,金馬先行。所憾卻各自為了政治目的而漸行漸遠。正因如此,為德不卒,公私無益。畢竟兩岸本是一家親,同文又同種,風俗與生活習慣大致相若。何況民意愛和平即是橄欖枝,少些政治,多些互動理解,隨時都可以邁出一大步,打破僵局,化戾氣為祥和。
得能擁身入公門是幸運,能有機會忝為公僕之一員是積德,還望大家相許相勉,多鼓勵、少責難,未來道路漫長坎坷,沒有內耗之本錢,路要走才會到,事要做才能成,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