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行善意和解 穩健務實的兩岸政策
報載,金門前胡姓軍人釣客迷航到大陸遭扣留已經逾3個月,胡家人日前在縣府的協助、縣籍立委陳玉珍的陪同下,到泉州探視胡男。胡男的母親返抵金門受訪表示,兒子胖了快8公斤,過得還不錯,心中懸著一顆心終於放下。陸委會則表達嚴正抗議,再次呼籲中共有關部門應儘速、無條件送返胡姓釣客回金門。
據了解,陸委會強調,胡姓釣客因海上迷航遭大陸海警救起,基於人道主義,一個符合世界文明高度的政府,本應循兩岸海難救助長年、常態性作法,安全、儘速送返。政府對大陸此等不人道的做法,表達嚴正抗議。有關本案與0214金門事件的關聯,陸委會也指出,事件的事發原因須待司法調查,司法調查所以進度遲緩,大陸有關方面不願配合我方司法程序,亦為阻因之一。但我方為展現誠意,已多次表示願在司法調查結果公布前,針對慰問家屬等人道部分先行脫鉤處理,惟迄今均未獲陸方善意回應。
事實上,自0214金門事件之後,金門周邊海域已然成了兩岸角力的熱區;根據海巡署的統計,大陸海警船6月上半月度在金門限制、禁止水域外活動船數,平均每天約是4艘海警船,不過都沒有行入我方水域。海巡署與國防部共同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綿密掌握海域狀況,如發現海警船靠近我方水域,海巡署即派遣線上巡防艇併航監控。稍早還傳出大陸核子彈道飛彈潛艦現身金門外海,威嚇意味濃厚。
誠如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所言,對於金門胡姓鄉親被扣「實在是不能夠理解」,但又同時示警,近期出現具有退伍、退休軍警身分的國人,在陸方遭到不當留置和調查的案件,至少有8個案子,留置時間長短不一。顯然,不管是海上威嚇,還是陸上扣人,在現階段已然蔚為常態,對兩岸人民而言,「自然會對兩岸關係感到不樂觀」,如果這樣的不樂觀在可知的未來也蔚為常態,實非兩岸之福。
的確,兩岸關係必須要兩邊都相向而行,關係才會改善,任一方的背向,都會讓彼此漸行漸遠;處於兩岸關係嚴峻的此刻,關鍵轉捩點何在,更是我們首應側重的課題。胡姓釣客案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三個月,這便是兩邊相向而行的契機之一;不管是基於人道立場或是交流經驗積累,我方都有必要主動出擊,尋求更有效的突破方法。就如之前許多的兩岸互動一般,「政府支持、民間先行」;兩岸無小事,更何況這已經不是小事了,再不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恐怕憂心的絕不只是當事人及其家屬而已。
再者,兩岸目前在台金周邊海域的紛擾不歇,斷不是一句「一切都在嚴密掌握中」就可以了事的,交流既是試探更是角力,唯有以更開放的胸襟探索,才有可能「解碼」更多的可能性;就如「兩岸通水」一般,各界努力數十載,求的不過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又有誰能說過往數十載所有的往來與交流,俱屬白工?
總之,我們與其提醒國人前往大陸或與大陸交流時要格外當心,不如想想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彼此安心與放心;諸如「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等,亦曾是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式,較之以往,遂行善意和解與穩健務實的兩岸政策,我們絕對是有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