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政府破產看地方財政紀律的重要性
近期,英國政府宣告破產,引發國內動蕩、暴亂、甚至打砸搶的新聞不絕如縷,但由於國內新聞取向,國人卻甚少關注。英國向來甘為美國馬前卒,高層政客只為迎合美國政治佈局,而不以自身國家利益及百姓福祉為先,導致國內經濟每況愈下。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歷史索賠案件、預算管理失靈、債務失控及無底線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等,導致政府負債率超過百分之百,國家債務規模達到2.69萬億英鎊,最後難以為繼而走上破產之路,進而引發其國內一系列動亂。
英國政府正式宣佈國家破產,這一決定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其債務水準的不可持續性。 宣告破產自然是一種保護措施,可能存在暫緩兌付利息的意圖或預期,這取決於經濟狀況的變化,但由此而引發的騷亂及民族矛盾則有可能令經濟雪上加霜。
英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按理國勢之強不可小覷。如今走到破產地步,原因當然複雜萬端,但歸根結底,政客不負責任的政治操作及揮霍無度的財政支出,才是最根本原因。一個國家尚且如此,反觀小小的金門,更當引以為鑒。
金門縣長陳福海從就任之初,就於各種會議場合,多次強調財政紀律的重要性,並以「開源節流、永續財政」作為縣政財務統整的施政願景。他陸續前往各地,聽取業務簡報並實地勘查規劃執行中的重大工程,強調施政排定優先順序,讓錢花在刀口上。同時,著手縣有土地及房舍的積極活化,以創造資產價值,充裕縣庫財力。
隨後,將55歲慰助金改以發放感恩釀酒券。儘管也有一些雜音,但是為了減輕縣庫壓力,多數鄉親也都能體諒。此外,暫停一些自籌款比例偏高的重大工程(如:圖美館、山外立體停車場、大橋旅服中心或多次流標預算暴增的金城國中及中正國小地下停車場等總經費高達68億元的重大工程等),雖然也有一些不認同的聲音,但是和健康永續的財政相比,似乎也都微不足道。因為若不務實重新評估,排列出優先順序或暫緩執行,這些龐大開支將造成未來沉重的財政負擔,此外,許多工程並未思考日後的營運管理開銷,很可能導致蚊子館再現。
為激勵縣府所屬各機關單位積極執行各項開源節流措施,陳福海縣長也於就職百日內,訂定金門縣政府推動開源節流措施獎勵要點,積極開闢地方財源,爭取中央提高補助款,強化各機關成本效益觀念,減少不經濟支出。
另外,為了營造提升更健全的縣府財政能量,陳福海縣長也指示各單位,盤點閒置空間活化利用,以降低公共設施或辦公廳舍之新建支出。各項重大建設的啟案都必須考量以後的維護管理,並審慎規劃設計,避免過度設計或頻繁的變更設計導致浪費公帑。
凡此種種,無不著眼於縣府財政紀律考量。然,所謂財政紀律並非工程、業務都不推動。事實上,陳縣長在走訪各機關學校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待改善的辦公環境及公共設施就會要求相關單位統整改善計畫並迅速執行落實。
總之,在預算編列、審核及執行過程,必需實地去看,用換位思考及同理心面對各項預算,將有限的資源花在刀口上,讓效益與資源極大化。惟如此,才能讓金門財政健康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