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塑膠杯退場九月一日起本縣禁用一次性飲料杯
塑膠杯退場倒數計時,再過6天全台喝飲料不再使用一次性塑膠杯!從2022年7月起,環境部推動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禁用政策,已成功減少7.9億個塑膠杯使用;2023年,全國各縣市逐步跟進,並宣布今年9月1日起完全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隨著全球減塑風潮興起,許多店家都改以環保包裝取代一次性塑膠。環保署2022年7月1日實施「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後,已減少17%的一次性飲料杯使用量。為擴大推廣民眾使用循環杯或自帶杯,環境部宣布9月1日起全台飲料店不提供一次性塑膠杯,預計每年可減少7.9億個一次性塑膠杯。
全台22縣市在去年底前皆已提出期程。以台北市於111年12月1日實施最早,最晚則是金門縣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根據資料顯示,台北市在111年實施;新北、高雄、台中、基隆、桃園、台南、新竹縣市、雲林、嘉義縣及屏東都於去年陸續實施;馬祖、彰化、宜蘭、南投自今年元旦起開始;嘉義市今年4月實施;花蓮、台東、苗栗、澎湖自7月起實施,最後則是金門於9月1日開始。
台灣正逐步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緊跟全球減塑趨勢。實際上,若不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將成為實現淨零排放的一大阻礙。根據「碳揭露專案」(CDP)2023年公布數據,若生產和使用速度維持不變,一次性塑膠的生產到2050年將成為全球5%到10%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
在綠色和平與其他團體的倡議下,環境部自2023年1月起規範全臺連鎖便利商店及速食店業者,須於5%門市提供循環杯服務,臺灣自此踏入「循環杯元年」。此外,業者須以2024年10%、2025年30%逐步提高設置循環杯門市比例,以重複使用取代一次性杯。
為推動使用循環杯,資源循環署針對其衛生程度,制定了「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該指引涵蓋循環杯的材質與標示、借用與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以及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確保業者提供一致的品質和服務水準,並要求業者每半年提供檢測報告。
金門縣環保局於112年6月9日邀集飲料店業者召開金門縣限用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期程研商會議,在綜整業界意見後,最終訂於113年9月1日起實施,給予業者足夠之緩衝期。如今一年多緩衝期限已屆,9月1日起金門縣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違反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新臺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環保局並推出獺金杯租借服務系統,呼籲民眾出門多多自帶環保杯,若忘記攜帶環保杯,可前往借還站借用獺金杯,從生活中落實垃圾減量。
此外,因應全球旅遊減塑倡議,資源循環署已訂定「一次用旅宿用品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將於11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針對包含觀光旅館業、旅館業、民宿及其他住宿業進行規範。包含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及乳液等4種液態盥洗及保養用品,改用大瓶裝取代小瓶裝用品;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及浴帽等6種個人衛生用品則不得主動陳列(SPA、游泳池等附屬設備、服務設施、客房以外之經營設施則不在管制範圍內),希望透過「以大代小」、「鼓勵自備」,來達到源頭減量,在旅遊的同時也能實踐環保。
繼2018年提出「終結塑膠」主軸後,2024年世界地球日倡議主題重回「塑膠」,減塑一直是環境永續的重要議題。9月1日開始本縣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及明年1月1日起「一次用旅宿用品」禁令生效,相信對本縣推動的減塑會起一定性的成效,期許鄉親共同邁向淨零綠生活,讓金門成為「無塑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