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太武山文化景觀保存維護的重要性

發布日期:
點閱率:2,487
字型大小:

太武山憑藉其民俗信仰、登高遊歷、戰地文化體驗及豐富生態等多重資源,於2024年1月17日正式登錄為金門縣的文化資產,名為「太武山文化景觀」。其涵蓋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及軍事設施,特別彰顯了它作為航海地標、文學創作靈感源泉以及冷戰時期軍事防禦地點的重要性。
首先,太武山在大航海時期被視為重要的航海地標。明永樂時期的海道針經《順風相送》及閩南的地方志等皆有關於金門太武山(北太武山)的記載,尤其是與漳州的南太武山相望,為閩南航海的重要指南。明洪武年間建於山頂的倒影塔,更加突顯了太武山在航海文化中的地位。
其次,太武山亦是金門民間信仰的重要場域。自宋代以來,太武山海印寺成為金門庶民生活中的信仰中心,供奉著觀音菩薩與通遠仙翁。寺廟內外的歷史文獻、碑碣及摩崖石刻,皆為文人雅士所作,並記錄了太武山的「十二奇」景觀,呈現出山水與宗教信仰結合的文學價值。
太武山的戰地文化景觀也相當突出。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1958年「八二三砲戰」後,太武山成為金門島的核心陣地,精神教化地標也如火如荼地開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蔣中正總統親題的「毋忘在莒」石刻,激勵全國軍民效法古代反攻的精神,成為冷戰時期的重要象徵,至今仍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訪客。
因此,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保存與維護應可基於其多重價值的維護、機關的橫向聯繫,達到以下的目標:
1.海洋文化的保存與展示:基於太武山在大航海時期的重要性,應將其作為航海文化遺產進行保存,並透過展覽、導覽與虛擬實境等技術,重現當年航海與石塔指引的歷史場景,讓遊客更加深入了解其作為航道地標的角色。
2.寺廟景觀與文學遺產的保存維護:海印寺及其周邊的宗教與文學景觀應列為保護重點。文物如碑碣、摩崖石刻需定期進行維護,並設立相關解說設施,介紹「太武山十二奇」的文學與歷史背景。海印寺的建築群因具有古蹟、歷史建築的身分,其修復應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以確保其歷史、宗教及文化價值。
3.戰地文化遺產的保存與解說:作為冷戰時期的重要地標,太武山的「毋忘在莒」石刻應定期維護,確保其原貌之留存、地形結構穩固,強化解說敘事,讓遊客感受其戰地文化的重要性。
4.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永續發展:太武山作為自然與人文景觀結合的場所,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要,防止過度開發與遊客過多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這部分應遵循金門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相關規範,確保太武山自然環境與生態多樣性、永續發展。
是故,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保存維護,不僅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精神,亦與國家公園計畫的環境教育理念相一致。作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之一,太武山涵蓋了豐富的海洋文化、民間信仰、文學景觀以及戰地遺產,這些資源構成了金門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結合。而國家公園計畫的目標是保護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內的自然與文化資源,而《文化資產保存法》則強調場域的歷史、文化價值的保存維護,兩者的結合能更好地促成太武山的永續發展。
同時,海印寺作為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宗教價值,其修復應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範進行,以保持寺廟的原貌與文化意涵。此外,總量管制措施則能確保在合理範圍內的空間發展,以避免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文化資源、景觀品質的破壞。這不僅能促進國家公園計畫中的環境教育,也能加深遊客對文化資產的歷史認識。
透過合理的保存維護與適宜性發展,以及包括林間步道的闢建,太武山可作為國際級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帶動金門的旅遊產業,還能夠透過環境與歷史教育,促進在地居民與遊客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太武山文化景觀作為一種連結文化與生態、連結過去與未來之地景保存,可為金門尋找新的亮點,也需要社會公眾的支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