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無價 企盼兩岸以對話取代對立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75周年紀念,這場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歷時僅三晝夜的戰役,論規模僅是國共戰爭期間的一場小型戰鬥,但就其造成的影響而言,卻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國軍少有的大捷,更是台澎金馬轉危為安的關鍵,堪稱現代版的淝水之戰,影響極為深遠。
古寧頭戰役又稱「金門戰役」、「金門保衛戰」,是兩岸歷史上的重要一役,確立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1949年7月上旬,席捲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解放軍入閩,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和金門戰役,在攻克國軍重兵駐守的廈門後,兵鋒直指當時防備相對薄弱的大小金門。
詎料,在國共三大戰役中一路勢如破竹的共軍竟兵敗金門古寧頭,分析戰史,共軍過於輕敵又缺乏渡海工具,國軍則有背水一戰之決心,並掌握制海與空優,加上將領指揮得宜均為致勝關鍵,事後共軍雖稱金門戰鬥失利只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一個小插曲,僅暫時延緩解放軍攻取東南沿海島嶼,並未影響全局云云,實則,經此一役,加上旋即爆發的韓戰等因素,兩岸分裂大勢自此定調,古寧頭戰役對兩岸之影響確實舉足輕重。
繼823前來金門主持砲戰勝利六十六周年追思典禮後,10月25日,賴清德總統再來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勝利七十五周年」相關活動,總統指出:古寧頭戰役是國軍保衛台海和平的第一場戰役,阻止了共軍的進犯,從這個勝利開始奠定了往後安定的基礎,中華民國得以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如今古寧頭不僅是軍事勝利的象徵,更代表了保家衛國的決心,台澎金馬,寸土不讓,堅定守護家園。
賴總統並強調,政府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以及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的堅持,都未曾改變、也堅持不變。政府將持續推動各項改革,提升軍備和服役環境,強化國防戰力,也會跟全球民主夥伴深化合作,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共同維護區域和世界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賴總統講話大抵延續此前「祖國論」與國慶講話基調,建立在兩岸分治與互不隸屬的現實上,必須指出的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幾經轉折,大體而言,金門在1979年以前扮演兩岸對峙前線的角色,並在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炮戰等一系列台海軍事衝突中成為國共軍事角力的戰場;但自1992年金門終止戰地政務之後,金廈兩門已逐步啟動交流,特別是自2001年1月2日起開啟「金廈小三通」之後,金廈漳泉往來更顯熱絡,金門已逐漸擺脫昔日的戰地形象,成為兩岸交流的重鎮,直到近年來兩岸因意識形態對立,交流幾乎停擺、兩岸關係更是急凍,在在顯示兩岸關係複雜程度顯非簡單一句互不隸屬就能精確定位。
誠如所見,自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持續在低檔盤旋,就在總統國慶演說4天後,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宣佈舉行「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範圍涵蓋台澎金馬全境,宣稱「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這也是賴清德上任以來,共軍進行的第二次圍台軍演,台海安危成為各國關注焦點。
戰火無情、和平無價,值此各界紀念古寧頭戰役75周年之際,讓我們真正記取教訓,企盼各有堅持的兩岸當局能各退一步,盡快重啟對話,維持台海穩定以符合兩岸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