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網,貴在執行落實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台灣老年人口逾四百四十萬,但僅列冊者只有五萬三千多長者需要關懷,大都會列冊比率約一個百分點上下,民代質疑是近年孤獨居住悲劇頻傳之原因。雖非每位獨居者都需要幫助,但獨自居住者風險高,成了社會安全網脆弱之一環,亟待大家正視,伸出援手照顧。
反觀離島金門,面對照顧老幼的工作,在縣長一再叮囑之下,社會服務工作相對認真。僅就現況而言,類似境外地區死亡三個多月才被發現之不幸案例,殊不可能發生,尤以離島多為毗鄰而居,生活環境不像都會那樣高樓大廈,樓上樓下交流不足。換言之,金門仍以閩南建築聚落而居者居多,出門入門都相見,即使是外來客居者,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就變成老朋友。何況金門擁有好山好水好人情之美譽,如果你去參加幾次出殯儀式,就會發現過去繁文縟節的殯葬儀式已經簡化,去繁為簡,基本精神不變。
隨著「志工」風潮之興起,安老儼然成為施政服務之重點,除了縣長陳福海諄諄教誨,強調看待長輩要像侍奉自己父母一樣,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且看各鄉鎮村里社區老人供餐辦得有聲有色,人數持續上升,此項工作得力於志工夥伴,心甘情願,犧牲奉獻。特別是金門鄉親具有榮民身分,因而金門榮民服務處時常巡迴各社區家戶訪視,噓寒問暖,促使動力與助力密切結合。今年中秋佳節,縣政服務團隊敬軍也愛民,建構和諧可親社會。
日昨聯合報報導老人的尊嚴、福利、救援等問題,許多觀念和訊息的確是政府施政必須參考的,因為人都會老,今天的我,明天的你,老人要活得有尊嚴,政府也要善盡照顧老人的責任。但每個狀況不同,就像報導中退休老人自己繳健保費,不希望連累或麻煩子女代繳。有些縣市政府對六十歲以上老人健保費作不同程度的補助,減少一些問題,而醫護對多病之老人,仍然不斷提高或增加自費補助項目,這些費用比健保費高得太多,老人因病而貧問題更嚴重,社會上正視「養兒防老到養老育兒」還是很多。有一個朋友年老、未婚、無房,欲在某大醫院附近租小套房,該醫院有某企業大老闆買下整棟大樓改裝為出租套房,卻不肯出租給老年人,只好委任親戚晚輩代為簽署租約。但這樣又使自己無法領取社會局房租補貼補助費,後經出租的大樓經理爭取才獲得業主許可。但後來有因發生狀況叫救護車,業主認有救護車出入很霉氣,又不肯老人租房,且那位有正義感的經理也因而被解僱了,親友卻又得擔心明年沒有房住,這才是政府應該擔心的大事。關注老人要從尊嚴、體健及多開發適合老人的商品著手,這才是「老吾老且敬其老」的精神。每個官員、企業老闆和居民都應想像自己,敬老長輩應從同理心開始,做好社會安全網。
健保給付有限也是問題。因而就有專家建議政府應該設「第二層的健保」,由於健保給付有限,民眾自費負擔日益沉重,國家衛生研究院認為強化醫療保險,政府應參考國際制度,設置類似汽機車強制保險的「第二層健保」給付,對象為通過醫療科技評估(HTA),健保尚未納保,但疾病符合仿單適應者或健保尚未納保者,且病疾尚符合「仿單適應症」等三條件的新制,以及六十五歲以上的初齡老人這個區塊。殷盼政府注意及之,大家群策群力,多點用心關懷,讓社會安全網有情、有愛、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