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高房價泡沫對金門社會的全面解構
1990年東京銀座四丁目地價攀升至每平方米3650萬日元的瘋狂時刻,日本國民正陶醉在「土地神話」的永恆承諾中。誰都不曾料到,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會在此後三十餘年陷入年均增長率不足1%的長期停滯,國民財富蒸發1500萬億日元,整整一代人背負著「平成廢宅」的標籤。這場持續至今的經濟寒冬,既是資本主義世界最深刻的結構性危機案例,也為所有依賴資產泡沫的經濟體提供了觸目驚心的血淚教訓。
繼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美國也步入其後塵。2006年春天,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處建築工地,墨西哥移民卡洛斯正在澆築第37棟別墅的地基。這個僅需5%首付、前兩年零利率的「夢想之家」,在18個月後變成雜草叢生的法拍屋。這場始自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局部雪崩,最終演變為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其破壞力遠超1929年大蕭條:30萬億美元財富蒸發,800萬人失去住房,華爾街五大投行全軍覆沒。
而眼前的中國大陸,正面臨著高房價泡沫破滅的考驗與折磨,2019年以後,許多大型房產企業破產倒閉,各大中小城市,都面臨著大量斷供(銀行貸款)、法拍;許多城市更充斥著爛尾或空置的鬼城鬼樓。而這些教訓像一面面鏡子,折射出也預示著台灣及金門高房價泡沫的未來命運。
近年來,台灣憑藉著捷運、高鐵及台積電設廠選址神話,無論北中南房價都被大肆炒作而快速攀升。有些被資本包裝或裹挾的商業性平台、媒體及名嘴,更是沾沾自喜的把高房價當成經濟發展良好的指標,甚至引以為地方繁榮的施政成果。但其代價卻是年輕人長期低薪、工作過勞,卻永遠買不起房、不敢結婚、不敢生養小孩。
金門自從大橋通車後,某些片區房價即以驚人的速度攀升,部分熱門地段單價突破每坪30萬新台幣大關。這看似繁榮的房地產盛宴背後,正醞釀著一場威脅金門永續發展的系統性風險。在金門這片總面積僅151平方公里的離島上,若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避免日、美、大陸及台灣房價畸高危機,當年輕世代被迫在購房壓力下集體出走,當結婚率及出生人口在房價擠壓中逐漸失衡,當老齡化及安養、照護變成這座島嶼未來發展不得不然的談資,甚至是唯一的發展出路及經濟趨勢與坐標時。那麼,這座原本承載著兩岸特殊歷史記憶、有著無限發展機遇的美麗島嶼,將不可避免的面臨金門社會全面解構的下場。
站在慈湖及烈嶼所謂國境之西一帶,眺望對岸的廈門。林立的高樓勾勒出現代化的天際線,這個場景既警示著房地產過度開發的後果,也預示著未來金廈區域融合的機遇。金門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鋼筋水泥構築的虛假繁榮,而在其獨特的歷史縱深、文化底蘊與自然生態。當學校倒閉潮、人口負增長及老齡化、產業蕭條……等日益加劇時,我們更需要清醒認識:預防或化解房市泡沫不是簡單的政策宣示或經濟調控,而是關乎離島未來命運的一系列、一整套發展路徑的選擇、規劃及執行。只有讓產業在戰地遺跡裏找到新生,同時避免讓金門淪為資本遊戲的犧牲品;也唯有構建「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才能讓青年在「安居樂業」中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