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軍民協力讓地雷從金門徹底清除!
金寧鄉沙崗海岸林區,前天傍晚發生火燒埔引發地雷爆炸,轟然巨響連金城市區也清晰可聞,不但嚇壞古寧和西浦頭村民,且附近民宅門窗玻璃都被震破,連「李光前將軍廟」也遭波及,雖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鄉親在驚嚇之餘,不禁要問:「金門到底何時才能脫離雷爆的恐懼?」 誠然,為因應「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之公布施行,陸軍司令部以招募選員、任務編組方式,編成的排雷專業部隊,連同戰車排雷犛等重裝備,已於八月間進駐金門,並以西山靶場海岸雷區為訓練場,接受外國排雷專家、工兵學校教官的訓練,為排雷預作準備,預定本月底將對外公開說明,並展開初步的試排作業。 據報導,目前全球地雷總數超過一億一千萬顆,且大部分為「人員殺傷雷」;平均每小時就有三個人因踩到地雷而死亡或受傷;換言之,戰爭過後遺留下的地雷,所殺傷的平民人數,遠比在戰爭中傷害的敵人還要多。舉例而言,單在中南半島的柬埔寨,戰後便有三萬五千人被地雷炸死或炸傷,斷腳而被迫截肢的平民隨處可見。然而,要排除這些地雷,不但深具危險性,而且費用非常昂貴;平均每排除一顆地雷,估計需要花費當初埋雷二百倍以上的成本。尤其,埋有地雷的土地,長時間不能使用,也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不幸的是,金門正是這群「地雷族」的一員。 事實上,金門因軍事爭戰地雷佈滿海岸,已超過了半個世紀;如今,兩岸關係逐步和緩,島上十萬駐軍逐漸撤離,然而,散落在島上數不清的地雷、廢彈,不僅危害鄉親生命財產安全,也阻礙了地方建設發展;誠如坊間流傳著:「撤軍不撤彈,金門會完蛋!」一語道盡地雷和廢彈之可怕。 今年六月十四日,總統明令發布施行「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開宗明義第一條:「為斷絕殺傷性地雷所造成的一切傷亡及損害,避免阻礙基層建設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條例。」條例中又規定,「佈雷區域內殺傷性地雷之剷除,應於『七年內』完成;佈雷區域內如所屬地方縣市政府為亟需開發地區,國防部應即配合剷除。」排雷有了法源,軍方終於動了起來,雖然,多數鄉親對軍方之前牛步化的排雷作業印象深刻,卻仍然充滿期待,冀望真的久旱後之甘霖。 不可否認,地區海岸還殘存著許多地雷,外在的各種因素,隨時都可能引爆,因此,對於排雷,軍方如若只是按表操課,顯然緩不濟急。我們可以理解,在國軍「精實案」下,地區駐軍大量裁減的事實;更能想像,預防雷爆的難度。基此,軍方有必要以更透明、公開的排雷誠意,來爭取地區民眾的認同及支持,甚至是協助民間組建志工團體,以積極的巡防、專業的訓練及裝備,做好排雷的第一道防線,避免類似的意外事件重演。 平情而論,七年的排雷期能否將金門島上的地雷徹底清除,恐怕任誰都沒有把握。因此,籲請軍方應以公開、透明的作業及態度,滿足鄉親對排雷的期待;並公開作業期程、定期舉行排雷進度說明,都是必要的,因為,攸關金門發展至鉅的排雷工程,萬萬不能淪為黑箱作業或草率收場;否則,那將是對政府威信、人民信賴,以及金門發展最大的戕害!
-
正視戰役史蹟保存 厚植金門觀光資源!
報載,最近有遊客到小金門湖井頭「戰史館」參觀,發現展示的軍械早已生鏽,牆面油漆剝落、陳列的資料長滿霉菌,館外還隨意堆放著一包列管的解毒劑;由於乏人管理,已像一座國軍廢棄倉庫。而軍方指稱已於去年底,將戰史館移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但金管處則認為陳列文物還歸軍方管理,雙方各執一詞,衍生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金門自民國八十一年解除戰地政務,對外門戶洞開以來,無日不以發展觀光為念;為此,八十四年金門成立全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並劃出了全縣約四分之一的土地做為管理區,積極厚植金門觀光資源。 或許,十多年來金門觀光成效不彰,有人將責任推給金管處,然這樣的說法,實在有欠公允;因為,這些年來,從觀光景點的整飭、古厝民宿的開張、生態保育的推展、僑鄉文化的營建,乃至於每年盛況空前的健康路跑,國家公園之於金門,顯然利多於弊。雖然,有人對金管處的作為與管制頗有微詞,但至少對金門閩南聚落的保存做出了具體貢獻,生態保育也維持了一定的水平,整飭的幾處旅遊點、展覽館,也成了地區重要的觀光指標;只是,這些旅遊特色夠不夠雋永、深刻,能不能讓遊客覺得不枉此行,似乎還有努力的空間。 畢竟,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們從媒體上陸續看到了些訊息。諸如北山洋樓指揮所的部分彈孔,在整修後被填平;金門傳統閩南建築成了台式古厝的翻版;幾處展覽館的陳列數年不變,展示的武器鏽蝕不堪;再加上此次湖井頭戰史館成「軍廢倉庫」,都是明顯的實例。倘如金管處所稱,已著手進行整體規劃,預計年底整體規劃報告出爐,明年動工整修;屆時,湖井頭戰史館將呈現全新的面貌,值得大家期待! 平情而論,湖井頭戰史館的現況,只源於軍方和金管處,在接收、管理上產生的認知落差;但不論如何,饒富歷史價值的戰役史蹟不該如此的被糟蹋。坦白說,金門要發展觀光,絕對脫不了戰地史蹟;因為,生態旅遊、閩南風情、僑鄉風情其它地方都有,但唯獨金門曾歷經「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等名揚中外的戰役,以及軍管、戰地政務和「單打雙不打」的歷史痕跡。當然,任誰都知道戰役史蹟對金門觀光發展的重要性,可是,這麼重要的觀光資產,卻放任武器鏽了、文件霉了、油漆掉了,不但將來整修費時、費力,也耗費公帑,甚且,以後想再取得,恐怕難上加難。 且讓我們捫心自問,金門發展觀光已經十餘年了,台商為什麼過「門」不入、旅遊消費為什麼無法提昇、觀光產業為何不能昌旺?試想,如果連獨特的戰役史蹟,都不能好好保存成賣點,金門還有什麼可讓遊客留連忘返? 總之,請正視戰地史蹟保存,因為金門沒有揮霍的本錢。歸責,絕對不是解決事情的有效方法;軍方、金管處可以有理由御責,但屬於金門寶貴的資源流失了,究竟該由誰來負責?戰地史蹟的再生、活化,喊得震天價響,卻依然到處是廢棄的營區、碉堡、坑道,甚至,觀光客必遊的烈嶼湖井頭戰史館,也荒廢上了全國媒體。畢竟,今天不珍惜戰役史蹟,明天我們拿什麼作為觀光資源,值得大家深思!
-
強化檢調政風鐵三角展現政府肅貪決心!
在國內風起雲湧的「反貪腐」聲中,日前地區亦召開「政風聯繫會報」,矛頭對準肅貪工作進行研討;主持會議的福建省調查處長沈綏安,期望將政風工作落實到平常生活之中,副縣長楊忠全則強調縣府對政風工作將全力支持。 當然,「政風聯繫會報」之召開,只是一項例行工作,因為,根據「調查機關與政風機構業務聯繫會報設置要點」,金門地區每四個月應舉行一次「聯繫會報」,就案件偵處、機關安全狀況通報、需共同協調支援的事項進行研討,構建橫向聯繫機制,發揮統合力量,加強打繫犯罪之功能,展現政府強力肅貪之決心。 或許,過去調查處與政風前身的「人二」室,是專門從事暗中蒐證、或接受密告的機關;尤其,以前金門是戰地,敵人可能隨時進犯或滲透,為確保國家及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特別需要「人人保密、處處防諜」,而擔任「調查」與「安全」工作的人,總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給人一種諱莫如深的感覺,甚而心生畏懼,不敢輕易親近。 然而,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關係逐步和緩、社會環境丕變,掃除黑槍毒品、肅貪防弊、查察賄選已成為調查處新的重點工作;而且,在民主憲政體制下,調查處是國家的司法調查機關,肩負著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定與保障民眾權益的重責大任,一切作為均依法行政,目的只為全國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讓民眾合法的權益受到保障,也讓不法分子受到應有的制裁。換言之,今天的調查處,角色已大幅轉換,除了致力肅貪防弊、打擊犯罪,冀望建立高效率的廉能政府,營造全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此外,還提供民眾火災焚燬鈔券與親子血緣關係鑑定等等服務,已是民眾可以親近的好朋友。 同樣的,原屬縣府人事室的「人二」室,也隨著金門終止「戰地政務實驗」,焚毀蒐集密告的「個人黑資料」,褪去神秘的外衣,依法設置「政風室」,以端正政風、澄清吏治,貫徹「廉能、便民、效率」為工作目標。因為,政風之良窳,攸關政府威信,以及國家整體安全與社會安定,所以,公務員應奉公守法、公私分明,而政風人員係負責單位整體風紀之維護,尤應以身作則,作為員工的表率,不可要求別人守法,而自己卻作威作福、為所欲為!畢竟,政風是一種以愛心為導向的服務工作,並以「預防重於查處、興利優於防弊、服務代替干預」三大努力方向,以促進單位團結和諧,為員工營造「廉能清明」的優質工作環境。 總之,地區「政風聯繫會報」,雖是一項例行會議,然在國內風起雲湧的「反貪腐」聲中召開,意義顯得不同凡響!尤其,主持會議的福建省調查處長沈綏安,於會中轉達中央相關策進作為,強調在肅貪及機關維護方面,應緊密調查、政風之協調聯繫,積極發掘重大貪瀆線索,實施專案清查等等工作;冀望結合檢察、調查、政風三股力量,成為堅實的「肅貪」鐵三角,嚴密查察蒐報,有效遏阻貪瀆歪風,讓單位朝著「無弊端、零缺點」的目標邁進,也使員工達到「不敢貪、不能貪、不願貪、不必貪」之境地,以端正政風,建立高效率的廉能政府,營造全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
以虔敬喜悅之心恭迎大甲媽鑾駕金門!
在台灣信眾最多的台中「大甲媽」,也就是鎮瀾宮供奉的「天上聖母」,在數千善信及陣頭護駕下,將於今天分別從台中港與嘉義布袋港,搭乘五艘客輪前來金門,再循「小三通」轉往廈門,展開七天六夜的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活動。 據了解,此次台中鎮瀾宮舉辦湄洲謁祖進香活動,是結合「台灣媽祖聯誼會」四十九家宮廟,號召信徒五千多人,其中,二千八百餘信眾和神輿,將從台中港、布袋港分乘五艘客輪,自今日起分批到金門料羅港灣,再「中轉」至廈門。並在金門縣政府的邀請下,「大甲媽」廿九日過境返台前,將駐駕「金門天后宮」,並在城區舉辦遶境巡安活動,屆時鄉親可親睹「大甲媽」金身神采。 或許,此次兩岸宗教交流人數,將創下「小三通」啟動五年多來的最高記錄,不但金門縣政府與鄉親非常重視,甚至,旅居泉州、漳州及莆田等地的台商,也將熱烈迎接「大甲媽」,諸如大陸禁止燃放鞭炮,但這次也「法外開恩」特許,因此,單是泉州台商就準備了兩百萬元的鞭炮,準備迎接遶境隊伍,盛況可期! 事實上,「尊天敬祖」是國人的主要信仰,建於清朝雍正八年,迄今已有二百八十年歷史的大甲鎮瀾宮,所供奉的「媽祖」更是台灣民間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所舉辦的八天七夜「繞境進香」活動,是台灣歷史最久,也是最盛大的宗教活動之一;國內外媒體均將其評價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其移風易俗與安定人心的影響力,含蓋台灣全島。 其實,鎮瀾宮六年前也曾前往大陸湄洲謁祖進香,當時,只有兩千多名信眾,是以搭機經港、澳轉往湄洲。而此次改採「小三通」模式,總計五千餘名信眾成行,在歷史上應是一項空前創舉,更是「小三通」開通以來,最大的一次宗教直航活動。 記得本月中旬縣府召開「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台海巡香蒞縣活動第二次籌備暨分工協調會議」,陸委會代表搬出法條,要求「進香團在台中港、金門出境都要查驗通關」,引來李縣長不悅,直斥中央政策偏差在先,技術杯葛在後,實在不近情理;幸好在後續的協調中,聯檢、防疫人員決定赴台登船,隨團查驗,以免影響香客時間。問題有了圓滿的解決,並「意外」的造就了兩岸宗教直航更便捷、人性化的通關模式。 平情而論,兩岸宗教交流的處理上,理應與政治脫軌;在作業上,更不宜「劃地自限」徒惹民怨。因為,宗教不分國界,在不違背國家法令原則及法律尊嚴的前提下,權管單位實無理由在技術層面上強加掣肘。畢竟,兩岸分隔五十年,人民的思想體系、價值觀已存有極大的落差;宗教文化交流,正是「弭平歧見、共建願景」的有效方法,政府理該以積極、鼓勵的態度,促進兩岸宗教活動的發展,用以兼利和平進程的推動。 今天,我們願以最虔敬喜悅之心,恭迎「大甲媽」鑾駕金門,並由衷地感謝將於回程在城區遶境巡安、庇佑金門鄉親。畢竟,兩岸的宗教交流,金門「小三通」是最方便又「合法」的管道,企盼地區旅遊業者或可據以整合資源、規劃專屬遊程,並以體貼、優質的服務發展專屬的「進香經濟」,為金門觀光再創新的春天!
-
廈門再查獲假冒金酒值得鄉親喝采!
根據廈門方面媒體報導:廈門公安邊防支隊官兵,日前在轄區內查獲二十箱無合法手續的金門、馬祖地區出產的高檔酒,價值約人民幣八萬餘元,當場抓獲一名違法嫌疑人,並暫扣一輛運酒的小型麵包車。 報導還進一步指出,本月十八日傍晚時分,廈門公安邊防支隊大嶝邊防派出所官兵,在轄區內的田乾一號碼頭路段巡邏時,發現一輛滿載貨物的箱型車司機神情緊張,企圖逃避檢查,邊防官兵發覺有異立即攔截,果然在車後廂查獲裝滿無合法手續的高檔酒,其中,有十二箱「八二三金門高粱酒」和三箱馬祖「八八坑道高粱酒」,準備從大嶝運往馬巷,涉案司機遭移送法辦。 當然,過去大陸「假冒金酒」充斥街坊,以最保守的估計大陸市場「金門高粱酒」,有一半以上是假貨,甚至,據業內人士透露,在部分地市「假冒金酒」的比例高達九成五以上,是以,廈門公安邊防官兵查緝到十二箱假冒金門高粱酒,委實不值得大驚小怪。 然而,由於金門高粱酒已於去年十一月,正式在大陸取得商標註冊權,自今年八月起,對岸的廈門市物價檢查分局和思明區工商局、酒類和煙草、衛生等相關部門,聯合針對轄區市街酒品店、餐飲店、娛樂場所等經營戶,展開查緝「假冒金酒」的行動,陸續查獲許多「假冒金酒」,成果非常豐碩,甚且包括一家知名的星級酒店,也被查出涉嫌販售「假冒金酒」,暴露大陸仿冒假酒氾濫,令鄉親直覺此次大陸方面「打假」行動,似乎是「來真」的!並非是在「九八投洽會」之前,展現「尊重保護智慧財產權」,做給到訪國外賓客看而已! 因此,本月六日縣長李炷烽率團赴廈門參加「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和「第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特撥冗會見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經貿局、酒類專賣局、與實際負責「打假」行動等相關部門,以及廈門市區媒體朋友,感謝全力「打假」遏止假酒仿冒,確保金酒「金字招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李縣長在致謝時表示,思明區酒類管理站工作人員戮力從公的表現,令人動容與感佩,在在顯現對知識產權,以及對台商利益保護的高度重視,將使他們投資大陸的初衷和願景更加有信心,深信通過彼此的合作,未來金酒在大陸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兩岸關係也將越來越融洽。 今年,一年一度的「九八投洽會」落幕了,到訪國外賓客早已賦歸,而廈門公安邊防官兵,仍繼續強力展開查緝「假冒金酒」,象徵「事實勝於雄辯」,足以證明廈門查緝「假冒金酒」,並非只有三分鐘熱度!換言之,廈門邊防官兵再查獲「假酒」這樣一則新聞,也足以正告不法假酒集團:「不要再心存僥倖,只要從事非法走私或仿冒金酒,終將難逃查緝法辦!」 總之,金酒是金門的經濟命脈,也是全體縣民社會福利的源泉,更是一千多位員工生活的保障,萬萬不能有任何閃失,尤其,不能被仿冒假酒魚目混珠擾亂市場,毀壞金酒企業形象,因此,勇於檢舉仿冒金酒或販售假酒,是每一位鄉親均不能逃避的責任。如今,再次獲悉廈門繼續查緝「假冒金酒」,值得鄉親再一次給予掌聲與喝采!
-
金門國際包機走出第一步就有第二步!
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觀光邁向國際化,實現「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願景,經過多年的努力,從金門起飛的「國際包機」,已於前天正式首航澳門,象徵金門空中交通與國外接軌,為推動國際觀光旅遊跨出第一步! 誠然,此次「金門│港澳包機」首航,是由國內的復興航空客機擔綱,於九月十九日下午六時由澳門起飛,八十分鐘後飛抵金門尚義機場,滿載一百九十四位旅客,於八時十分再從金門起飛,晚上九點四十分降落澳門機場,開啟金門與國外直飛的新里程碑,意義不同凡響! 根據本報隨行記者許加泰發自香港、澳門的綜合報導,「金門│港澳國際包機首航暨金門特產推介會」,獲得中外媒體高度矚目,尤其是「特產推介會」,更獲得港澳各界人士、旅外鄉親熱烈迴響,現場播放著金門「蕃薯情」音樂,展出金門高粱酒、砲彈鋼刀、貢糖、麵線、一條根,還有金門文學叢刊等十數種出版品,滿場洋溢酒香與書香,除了賓客與僑親擠得水洩不通,也吸引眾多媒體的爭相採訪,甚至,連金門是否將有博彩事業也被提及,可見此次成功地行銷金門,也為地區特產打響名號,推上國際舞台。 不可否認,縣長李炷烽在「金門特產推介會」上,分別介紹金門旅遊資源,金門高粱酒、貢糖、麵線等特產,以及「金門文化系列叢書」、「金門觀光旅遊書冊」,並強調金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氣候宜人,又有保存完整的閩南文化風貌與獨特的戰役史蹟,值得大家光臨旅遊;特別是「金澳」兩門雙向包機之開航,將可連結金門、廈門、澳門與香港四地旅遊動線,實現區域旅遊資源互補,客源分享及互惠之目標! 同時,縣籍立委吳成典也表示,金門雖只有七萬多人口,但在海外有七十餘萬金門人,此次開辦「金門│港澳包機」直航服務,除可方便更多海外金門人回鄉探親,也能吸引觀光客到金門旅遊。此外,復興航空總經理孫洪祥、香港金門同鄉會會長許秀青以及旅居港、澳多位僑親,也都非常樂見「直航包機」順利成行,並盼能進一步開通與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航線,讓金門與世界密切連結,並在全球鄉親的共同努力下,讓金門成為美麗富裕的家鄉。 平情而論,金門是離島,天然資源貧乏,居民權益長期遭漠視,諸如金門目前位處兩岸關鍵區位優勢,可惜在「去中國化」掛帥的主流意識下,雖開放金廈「小三通」,卻有一道「緊箍咒」綁住發展的手腳,未能為金門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尤其,近年來,國內政壇惡鬥虛耗、貪腐橫行,中央早已自顧不暇,豈有閒工夫管到金門居民的生活?因此,「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金門人應有的體認,此次在沒有中央奧援的情況下,為「求生存、求發展」,靠自己的力量走向國際舞台,單憑擁有這份勇氣,就值得鄉親引以為傲! 總之,正如李縣長在「金門國際包機」成功首航飛抵澳門時,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所言:「相信走出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最終會達成預定目標!」我們也深信,只要全體鄉親擁有共同的信念和繼續努力,必能實現觀光邁向國際化,以繁榮地方,增加縣民更多就業機會!
-
期待金澳兩門包機為金門帶來新契機!
九月十九日,是金門觀光邁向國際化的歷史新頁!「金門││澳門」國際包機舉行首航典禮,縣長李炷烽率所屬團隊及地區各界代表與會;李縣長表示,這項活動是一次創舉,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象徵著金門推動國際觀光旅遊跨出一大步,更具體的實現「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施政願景。 「金澳國際包機」首航,的確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意義。其一,金門的航空交通正式與國外直接接軌;其二,為金門的國際觀光旅遊打響第一炮;其三,具有推動「國際定期航線」、「兩岸中轉國際航線」的指標性意義。事實證明,金門真的可以走向世界,接下來,便是要如何讓「世界願意走向金門」了。 或許,有人並不看好金門的「國際包機」業務,因為,眼前不見市場客源,頂多只是另一次的經濟消費傾斜;此一見解雖不無道理,但卻不代表金門沒有發展國際旅遊的機會。誠如李縣長所言,「我們若不走出去,人家就進不來;包機不是目的,發展成為定期航班才有意義。」 的確,就區位而言,金門居兩岸要衝;透過金門可以往來廈門,經由廈門可以快速的連動北京、上海,以及國際上許多主要的城市。若以長遠計,金門未必不能取代港、澳地位,成為國際貿易轉運的重要樞紐,並具體發展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現在缺的,只是「時機」的來臨。 所謂「時機」,講的是一種順勢而為的趨向,一個「不得不為」的機會點。我們堅信兩岸的經濟發展,正朝向相互依存、和平共生的路上前進,接下來,就看我們如何掌握住發展的契機,為金門奠定可深可久的發展利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時機」並不全然掌握在金門人自己的手裡。就目前的政策以觀,金門只能成就如「金門││澳門」之類的包機對開,長此以往,單是維持營運都有問題,還能談得上什麼「定期航線」?金門國際包機要發展成為定期航線的唯一機會,便是大幅開放「小三通」的適用對象,讓更多的人可以經由金門自由出入大陸、台灣。一旦如此,金門人潮有了,錢潮自然接踵而來,投資者看得到「錢」景,金門的未來就有機會。 前天,李縣長在接受專訪中提及,「建議中央比照港、澳,將金門做為兩岸『一國兩制的實驗區』。」就當前的政治氛圍,這種說法無異是挑戰禁忌,自尋煩惱,但卻也真確的凸顯了一個事實││在「本土政權」的眼裡,或許根本就沒有金門的位置。金門要想走出自己的道路,只能訴諸兩岸資源的結合,觀光是金門的發展正道,缺了大陸這一塊,可能什麼都不是。金門「國際包機」或許正是一個引子,體現了金門的發展機會,也同時彰顯了當前政策的謬誤,以及身為離島居民的悲哀。 誠然,一個眼界狹小、缺乏遠見的政府,是無法替人民創造幸福的。金門的國際直航包機眼前或許「客源」有限,未來也有「斷航」的可能;但是,我們必須理解,這只是打造金門成為國際觀光島嶼的開端,如果沒有起步,豈知島鄉可以創造多大的觀光能量? 前天,「金門││澳門」國際包機正式起飛,冀盼中央也聽得到金門「求生存、圖發展」的聲音,請放手讓金門打造夢想的天堂!
-
尊重保護智慧財產權避免誤觸法網!
日前,警政署「保護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跨海前來金門,會同縣刑警隊前往金沙鎮太武社區一處民宅,查扣一名黃姓大學生涉嫌犯罪所使用的電腦主機等相關證物,一併移送法辦。 根據警方表示,目前就讀南台灣某科技大學的黃姓學生,對電腦網路有高度興趣,從去年十月起架設網站招募會員,註冊入會費分為:年繳一千五百元、五百元、二百五十元等三級,會員可依等級下載所需影片或音樂,在短短近一年裡,共招攬會員九萬三千一百九十七人,獲利四千六百五十餘萬元。 或許,黃姓學生精通電腦網路,卻未明察「著作權法」,所提供下載的院線片未經發行公司授權,經檢舉遭警方循線查獲四部未取得授權電影供會員下載,侵權市值高達二億九千萬元,依違反「著作權法」移送法辦,除將面臨刑事罪責之外,還得面臨民事鉅額求償! 案發之後,黃姓學生在網站張貼公告,表示不知道類似的行為構成違反「著作權法」,已坦承疏失願接受司法裁決,同時,也感謝美國電影協會,以及保智大隊等單位的體諒與通融,不會針對會員提起偵訴,但呼籲往後會員不要心存僥倖,在網路上行使公民權利,也要注意及遵守應盡的責任及義務。 當然,綜觀此事件之始末,很清楚地發現黃姓學生「無知」誤觸法網,雖面對司法偵辦獲「坦白從寬」,但已屬成年行為,且我國「著作權法」自民國八十七年實施,行政院為配合九十一年元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特訂為「推動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年」,要求相關部會加強宣導「不買、不賣、不做」仿冒品;同時,教育部亦通令各級學校加強宣導,增進師生尊重保護智財權之概念。換言之,黃姓學生雖係「無知」誤觸法網,但未來面對刑責和民事求償訴訟,恐難全身而退。 事實上,「著作權法」之施行,旨在鼓勵創新研發、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舉凡文學、科學、藝術之創作,依法獲得權益保護,提高刑責並擴大公訴罪範圍;而擅自重製他人之著作,並非指大量印刷或燒拷,而是未經著作權人同意,那怕只是下載一首歌曲、或複印一段文章,都屬侵權觸法行為,四年前的成大學生在宿舍下載流行音樂,遭檢、警大舉搜索,被查扣十四台個人電腦,涉案學生依法究辦;同樣的,隨後東海大學校外影印街,亦遭查扣大批學生交付影印書籍案,雖只是學生為節省開銷自用,但仍難逃侵權公訴與民事求償的責任!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一經發表,即自動取得著作權至死後五十年,未經授權擅自轉載使用,一經提告求償,「代誌就大條」囉! 總之,尊重保護智慧財產權,是當前國家重要政策,亦是先進國家努力的目標,甚至,連一向仿冒猖獗的大陸,其領導人胡錦濤去年底赴美與布希舉行高峰會談前夕,亦矢言將致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前些日,廈門思明區也展開「打假」行動,強力展開查緝「假冒金酒」,充分說明保護智財權,已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此次金門驚傳年輕學生架設網站,未經授權供人下載電影,侵害「智財權」遭移送法辦,企盼能讓社會大眾引以為鑑,建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可避免誤觸法網!
-
坦然面對紛擾問題明智快速解決!
──從縣府網站「留言板」金酒員工爆料談起 最近這一段時間裡,在縣府的網站「留言板」上,有關金酒公司廠部管理的問題紛擾沓至,呈現一片「紅紅火火」,令人目不暇給;鄉親或能從正、反兩面的意見表述,對金酒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但令人憂心的是,此一「家醜外揚」的現象,是否表示金酒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事實上,金門酒廠自民國八十七年二月改制為公司制以來,新、舊文化的衝突從來就沒有停歇過。就管理學的觀點而言,「衝突」未便不是件好事,因為,在現代企業裡,「找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基此,我們或可用更包容的態度來看待「爆料留言」的怪現象,並持續關注金酒公司如何妥適的處理此起茶壺裡的風暴。 首先,興革必須「講方法、重步驟」。鄉親必須了解,改革一定會有陣痛;然而,改革也不意味著把舊習、惡例,在短期內排除,畢竟,企業興革首重「方法與步驟」。金酒從公務體制邁向公司制,直接面對的,便是人事的興革與市場的競逐。近年來,由於各界的努力,如願的將大陸白酒拒於門外,市場競爭構不成金酒的迫切危機;人事興革卻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如今,老資格的酒廠人不是外調,便是轉任,管理人員的斷層,讓新、舊文化「水火不容」。拔擢管理人才,強化組織文化興革絕對是必要之舉,但如何有效理清數十年的積弊,並讓員工感受到迫切的競爭及生存危機,應是所有金酒人必修的基礎課題。 再者,建立人力資源發展的觀念。從金酒員工的「網路留言」內容,可以得到如下的訊息:其一,基層備極辛勤,福利卻不受重視;公司積弊難返、上令下違,幹部不能以身作則。其二,興革有效改善工作環境,提昇作業效率,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相同的作為,可能有不一樣的解讀;此輕彼重,更可能造成集體的情緒反彈。因此,金酒公司宜以人力資源發展,以及職涯規劃的觀念切入員工的情緒管理;訴諸願景、展開全方位的技能訓練及輪調,遠比頒行死板的人事規章更加有效。當然,不能將所有的管理缺失歸諸廠部或特定人;因為,他們充其量只是執行者,人事部門理應負起總綰人力發展,以及管理的責任。 最後,良善內部溝通,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員工上網爆料,至少可以體現內部缺乏有效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金酒勞工福利好不好、管理人員有無行政疏失,理論上,完全可以經由內部機制,獲得圓滿的解決。倘若無法有效解決,不是制度面有問題,便是管理能力待提昇。制度面的問題,有賴長期的勞資意見磨合;提昇管理能力,則需要更專業、紮實的基層養成,以及領導統御的訓練。面對問題,就該解決問題;衝突並不可怕,漠視問題、縱容情緒,才是企業生存的最大危機。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酒內部管理問題沈積已久,我們企盼,勞工的心聲應獲重視,因為他們是支撐金門經濟的幕後英雄;管理部門應以更積極的態度、開闊的胸襟、專業的作為妥善因應;畢竟,金酒面對競爭與挑戰,萬萬不能自亂陣腳,此時此刻,宜坦然面對紛擾問題,明智快速解決,不能天天「家醜外揚」,毀損金酒良好企業形象!
-
離島民生物價偏高附加運費是主因!
前天,有家無線電子媒體報導:一樣的報紙,一樣的內容,賣到金門離島,比台灣地區貴了三塊錢;因為,有到金門旅遊的觀光客向消保官投訴,指一份在台灣地區賣十五元的報紙,到了外島卻要賣十八元,懷疑是經銷壟斷,把消費者當冤大頭,引起媒體重視報導。 其實,類似離島民生物價偏高的新聞,並非「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不值得大驚小怪,且看在金門鄉親的眼裡,只能無奈苦笑以對。畢竟,金門是海中孤懸小島,各項天然資源貧乏,幾乎所有民生必需品,都從二百七十餘公里外的台灣供應;無論是以海運或空運,都需外加包裝和運輸費,均將直接或間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也因此,離島金門的物資附加運費,價錢自然比台灣地區昂貴,這是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連小學生都可輕鬆計算出答案。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就以經商營利觀點而言,此次到金門旅遊的觀光客,向消保官反映「一份同樣內容的報紙,賣到金門離島貴了三塊錢」。雖然,報導沒有指名媒體名稱,但明眼人一看,即知那是一份港商在台投資的報紙,平常每天發行二十餘大張,周末和週日甚至超過三十大張,整份報紙的重量超過半公斤,若以一般航空運費論斤稱兩,空運費必定超過七、八元。 而根據地區經銷業者表示,報紙皆以飛機載運來金門,空運費昂貴,幸因長期客戶每份優惠為六塊五毛錢,且還不包括從尚義機場分送至各分銷點的費用。換言之,在台灣賣十五元的報紙,若加上台金空運費,實際上要賣二十一元,而目前僅賣十八元,認真算等於只賣十二元,比台灣還便宜,經銷已無獲利空間,特別是賣不完不能退,還需承擔高度風險! 當然,我們無意為同業打廣告,而是就事論事,因報紙訂價全國統一,方便舉例說明,並為廣大鄉親權益辯護。尤其,報紙是一般人走出學校之後知識的泉源,也是休閒娛樂的日用品,離島讀者卻還需多付空運費,等於壓縮基本生活空間,繳納一樣的稅金,卻連看個報紙也要淪為次等公民,情何以堪? 事實上,該則新聞報導亦指出,島上居民也抱怨,同樣是國民,為什麼住在離島,就要接受物價偏高不平的待遇。畢竟,盱衡島上各項民生必需品,每一項都比台灣昂貴,諸如煮飯、洗澡的瓦斯,前年也曾因每桶價格比台省高出一百多元,被指涉嫌聯合壟斷,經縣府邀集業者及相關單位座談,業者出面說明成本結構分析,強調瓦斯從台灣運至金門,海上運費雖有政府補貼,但仍需比台省多花費陸上運費、儲存槽、驗瓶場與灌裝場等投資成本支出,並非業者聯合壟斷所致,風波才暫告平歇! 平情而論,生活在離島的居民,不但求學、就業和就醫處處不方便,且謀生不易,出門還需購買昂貴的機票,民生必需品均靠台灣進口,皆需附加運費,普遍比台灣昂貴二、三成,鄉親也只能默默承受!此次觀光客到金門,多花三塊錢買報紙即抱怨連連,凸顯離島居民生活倍嚐艱辛。我們企盼,相關單位應促請航空業者,降低大眾必需品空運費,或爭取中央經費補貼,莫讓離島金門鄉親淪為二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