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從此,陽泰歌廳每日一台小品戲,一場相聲,寫稿者心情輕鬆,品質提高,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娛樂趣味。
陽泰歌廳是西門町的藝術之家,許多聽眾水準高低不一,但是何暢搭配的歌唱、相聲或舞台小品,皆具藝術性。即使任何具有藝術素養的人,也可以在歌廳一飽耳福。那日,我和余敏坐在後面聽歌,因天雨、堵車,歌星尚未到場,何暢竟然穿上西裝,走上舞台,引吭高歌: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
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凶暴,
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
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
努力殺敵誓不饒,
拚將頭顱為國拋!
何暢渾厚雄壯的男高音,喚醒了廣大聽眾的國魂,春雷般經久不歇的掌聲,響徹全場。我低聲告訴余敏,何暢經營這個歌廳是正確的,他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對廣大同胞作出團結的貢獻。
那日,我在歌廳「聽眾留言簿」上,寫了這樣的話:
聆聽何暢兄獨唱〈抗敵歌〉後,想起詩人雨果的話:「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就是不斷攀登命運高峰的人。」誠然。
李彥 元月五日
倪蘭脫離議會後,生活有了規律,面色紅潤,看起來年輕了些。童老的憂鬱症也有些好轉。他們夫婦有時候到陽泰歌廳聽歌,只要碰上,我總是勸倪蘭寫舞台小品,她搖頭說:「若是我年輕十歲,願意參加表演,但是你讓我拿筆寫小品,真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還要困難。」
目前,他二人在新店一家醫院做義工,這是台灣退休公務員樂於參與的活動。有些人熱心捐錢,救助弱勢團體,甚至把衣服被褥捐出去,送往大陸或外國救災。他們助人動機純潔,毫無沽名釣譽心理,完全基於濟世救人的宗教情懷。
春節,在鞭炮聲中溜走,由於更換了電話號碼,減少了電話拜年的嘮叨話,卻顯得清靜愉快。蘭兒從美國打電話向我抱怨,煙台的菊花阿姨問台北為何切斷電話?蘭兒支支吾吾,大抵發生線路故障,菊花似乎有些懷疑。怎麼辦呢,我說時光匆匆,到了七夕,她就忘記李彥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