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字的力量

發布日期:
作者: 王惠玉。
點閱率:607
字型大小:

「……於是,那憂鬱症之苦惱消逝成難以捉摸的夢境,伴隨著古老的快樂、突發的興高采烈─它們模糊成為迴盪的、不明的過去。等待勇氣再次於生命中發出鳴響。」
 當作家之一的路西‧蕭(Luci Shaw)寫下她生命所經歷的翱翔與墜落,是那麼貼近自己的靈魂狀態時,我似乎在經歷這本<文字的力量>所帶來奇妙的治癒療效。這是一本由21位美國現代基督教文學作家,融合自傳與介紹對其寫作生涯產生啟蒙影響之前輩作家作品的導讀合集本。
對長達十多年處於「躁鬱之心」的我而言,每每觀詳到其中作家,是如何透過閱讀前輩的生命歷程,檢視自己生命桎梏時的種種複雜心境,進而啟迪他們創作動能或包容生命幽微時的力量。不禁提醒我在峰迴路轉的人生路途中,其實就在孕育那未知且美好的果實。然而,過程中基督徒作家所面臨的宗教儀文及刻板印象卻也是相當沉重及嚴峻的;例如:從文學的觀點及基督徒的角色,是只能專注光明面、單推崇真理、潤飾真實而避免縈繞人性的黑暗面嗎?
 本書所探討的作家群相當多元,並有以驚人而多彩的手法表達其對人類真實面的看法。其中影響我至深的是凱倫‧梅恩斯評論下的索忍尼辛;在一個殘酷戰爭背景的年代,承受全然不公義及頑強的邪惡組織,卻能陶塑出強硬並無可撼動的道德視野。索忍尼辛以寫作力量創造了世界歷史,對現代許多人來說也許已經非常陌生。然而,透過書中的描繪,對我的影響卻悄悄醞釀醱酵著。長期生活在物質無匱乏卻似乎找不到時代使命感的我而言,好像找到一個星宿的意象--拯救自我主義下的失喪靈魂。
索忍尼辛在傳記中寫道:「被捕的那天,是悔改並走向神的開始。他的第一間牢房,是他的『情人』,在那裏他才開始瞭解自己的內在生命,傾聽靈性的聲音,最後找到上帝。」並且他的生命準則也恰恰是我心所嚮往之的:「不要去追求那些虛幻的事物-財富和地位……如果你在寒冷中不凍僵,也沒有因口渴、飢餓截取你的內在生命,那就夠了……要珍惜那些愛你、希望你過得好的人,他們勝過世上所有其他的事物。不要傷害或責罵他們,也不要在憤怒中離開他們任何一人……」
而《今日基督教》雜誌主筆者─楊腓力,似乎是在一種痛苦經歷中遇見他寫作上的心靈指引者─鄧約翰;並在多次閱讀其《靈修》一書後,作了:「鄧約翰永永遠遠地改變了我思考痛苦的方式。」的結論。鄧約翰是英國有名的傳教士和詩人,一生誠然在憂傷及試煉中度過。《在危難時刻的祈禱,冥思第17章》一書的其中說到:「當一個人死亡,並不是從書中撕掉一個章節,而是譯成更美好的語言;每一個章節均應如此翻譯……佈道時敲響的鐘聲,不僅僅是呼應牧師,也是為了召喚會眾前來,所以鐘聲呼喚我們大家;只是我因生病距離死亡之門如此接近,更覺得它是為我而敲……沒有人是一座島嶼,完全孤獨而立……任何人的死亡都會讓我感到難過,因為我是所有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敲響(……for whom the bell tolls);它為你而敲!」
多深沉、細膩又光輝的生命觀點。就這樣從他們的筆下刻畫並流傳下來!在書中我看到這些被書寫的人物就像書寫者本身那般的奇特和多樣,就像「站在文學家的肩膀上」;看「沙士比亞的作品如何扣人心弦?」、「盧雲如何面對靈性上的課題?」、「杜斯妥也夫斯基如何對上帝產生熱情?」我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經歷心靈救贖的契機,也穿越不同時空文化背景中的甘苦,好似在幽谷中聆聽啟示的回音。盼望更多人也來經歷這場文學的洗滌,讓重重迷障的生命找尋到更寬廣的出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