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碑林二考
不佞敬諾客:不佞,駱日昇自謂。客,指白敦賁派來的使者。
公在事隃年耳,何遽祝之於畏壘:畏壘,山名,於此係代稱碑石。駱日昇此語謂:紀元憲上任也才過一年而已,怎會這麼快就有為其立碑頌功之議?
有威重、性夷易:謂紀元憲外表有威儀而穩重,但個性是平易近人。
束濕:成語有「久束濕薪」,謂長期綑著的潮濕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之人。此謂紀元憲非是固執不懂變通者。
緣飾:即以文采修飾之意。紀元憲在處理軍務閒暇,也從事儒士的風雅吟詠,平衡身心,使自己不致純是質勝於文的一介武夫。以其原本鑽研舉業的過往而言,其吟詠之作當有可觀,非是附庸風雅而已。
戟門之內外,斬如也:古之宮門皆樹戟,故以「戟門」謂顯貴之家,在此當是指紀元憲之副總兵府邸。斬如,謂界限分明。此句謂紀元憲不會將領與文士的角色混淆,處理軍務時果決能斷,認真不優柔。
壅鬲之患息,脧削之風革:雍鬲,即壅隔,謂下情不能上達;其患即基層受欺壓,而層峰懵無所知。脧削,謂軍官苛扣士兵福利餉額等弊端。
歲之不易:引「左傳」襄公三年語;不易,謂多難,此指疫病。
人死以谷量:谷量,謂數目眾多,以山谷之容量來估算。
數十百:一百之數十倍,數千之譜。
碑則惡可已也:怎可無碑(以紀其功德)?
古之名將……士未食弗食,未止舍弗舍:古代的名將,在士卒未得飲食與棲止處所之前,不會先為自己打算這些事。
疾病羸弱,皆躬為拊之:古之名將對士卒有恙者,都會躬親撫慰。
亡所恨:亡,即無;謂為國而死亦無怨恨。
蓄恩不倦,以一取萬:語出「黃石公三略.上略」,意謂將帥在平日即注重施惠予士卒,便能以一人獲萬眾之心。在此語上文,「黃石公三略.上略」曾引「軍讖」之語:「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駱日昇「士未食弗食,未止舍弗舍」之語,當亦由此化出。
豫附:指將帥平日即以施惠使士卒歸心。
彼貴不省士:「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載,驃騎將軍霍去病十八歲便當了「侍中」侍候武帝,顯貴早達,非由行伍出身,以故不懂體恤士卒。當霍去病出征時,武帝曾特派人送幾十車食物給他,到了班師回朝時還有餘糧,霍去病嫌累贅就丟棄,而他的屬下士卒卻還有人在挨餓。霍去病出征在塞外時,士兵缺糧,有人餓到站不起來,但霍去病卻還命人建造供自己玩蹋鞠的運動場地,根本沒把部隊的窘狀看在眼裡。在這段「貴不省士」的描述之前,「史記」載武帝曾欲教霍去病孫吳兵法,霍去病卻說:「只要看作戰方略好不好就成,用不著去學古代的兵法。」;霍去病在作戰方略上雖是天才,但其不虛心的態度,便是其無由從古人兵法中學習體恤士兵的重要性之故。
成功,天幸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載,霍去病出征時常是率領特選的精壯銳卒,但也敢於趕在大將軍衛青的部隊之前深入敵境(的確有膽識,不是光仗恃精兵保護);而其所領軍隊,「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或許就是因運氣很好,才使霍去病自信滿滿而無視士卒饑苦(但若方略出岔,恐也很難指望部下拚死護其突圍)。
今夫漳,鯢窟也:古代以「鯨鯢」指稱不義之人,此謂賊寇。漳州濱海,島灣地形複雜,接壤之汀州、潮州又多山,故易成盜賊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