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將軍金門詠懷
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十二兵團由江西南城等地南移,至廣昌、寧都、瑞金,曉行夜宿,翻山越嶺,轉進廣東潮汕,我斥侯尾隨掩護,至廣東平縣軍門嶺,胡璉將軍面北江西,徘徊良久,心中戚然,萬里河山,從此隔絕,不禁噓唏,乃自吟七絕一首:
河山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兩打萍,
國危愈覺江山美,亂世從知骨肉親。
回憶民國卅八年十月廿五日,十二兵團十八、十九兩軍,增援古寧頭之役,造成古寧頭大捷,同年十一月廿五日,在金門鎮總兵署前,公祭陣亡將士,並辦獻俘儀式,敵俘在金城國小集中,遣送台灣。由胡司令官、高魁元將軍主祭,軍政首長三軍代表陪祭,其悼三軍陣亡將士輓聯云(姜炎先生抄存)
古寧頭頑寇就殲,一鼓盪平無漏網,
金門城英靈來格,三軍憑弔有餘哀。
民國卅八年十一月三日,十二兵團六十七軍劉廉一軍長,率領三個師,增援「登步島大捷」,繼古寧頭之役後、第二次勝仗,國軍傷亡官兵二、八二五人,共軍傷亡三、七四一人。戰役後,我追悼三軍陣亡將士大會輓聯云:
三谿馳名,洪都蜚聲,百戰雄師留正氣,
長城立馬,中原問鼎,一聲威虎靖狼煙。
金門中學中正堂,因無圍牆,四面空曠,風沙甚大,胡司令官發起師生,晨操改為到山前掮石義務勞動,胡司令官率同副司令官柯遠芬、政治部主任尹殿甲、李德廉行政長以及城區公務人員及民眾,均自動參加掮石運動,由早上六時至七時,到山前掮石一塊無論大小,放中正堂交差了事,不到數月,數千立方石塊搬運完畢,交由工兵廿團第三營築牆,「奧華平劇」旦角劉玉霞、劉玉琴姐妹,也參加勞動,用手帕包石一塊,送到中正堂,有地方父老看見司令官掮石,建議司令官不要親自搬石辛苦,司令官答覆長老說「義務勞動是大家責任,司令官也要義務勞動,如果怕辛苦,我派車運輸就好,何必勞動大家?大家要效法陶侃搬甓作健身運動」。司令官看見劉玉琴姐妹參與搬石,曾詠詩一首云:
遼東小姐年十五,慣彈琵琶能歌舞;
後人莫道石一塊,玉虎偷窺氣猶香。
民國六十一年三月,胡將軍任越南大使,回國參加中央委員會議,由王昇及張國英將軍陪同,訪問金門,胡大使目睹金門防衛措施、地方建設發展進步、民生水準提高,大為讚賞,在車中乃脫口而出「從此金門不地瓜」為題,成詩二首:
碧疇萬頃不飛沙,把酒臨風話桑麻;
吳鉤越溪小兒女,誰說金門是地瓜。
毛共鐵騎動地來,正氣金門打不開;
太武曉風浮翠柏,萬紫千紅春滿臺。
王昇將軍即席吟成七絕一首:
正氣擎天誅赤燄,古寧頭畔溉鮮花;
黃沙帳變青紗帳,從此金門不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