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氏開閩始祖公楷十七郎登進士及入閩概況─兼述洪氏源流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篤湖。
點閱率:5,592
字型大小:

 壹、前言
在台閩地區六桂堂宗親聯誼會編印之《六桂堂族譜彙編》(註1)中記載著六桂淵源,及以閩、澎、台為主之世系與遷徙由來。文中對洪氏起源、燉煌開基祖共普避禍改姓為洪,而後苗裔由北向南遷移之過程,敘述甚詳;尤以開閩十七郎派由金渡澎繁衍,銜接以紅羅頂寮為主之世系表最為完整,提供研究浯島烈嶼、後豐及澎湖洪氏一脈相承源流之珍貴史料。惟其中記載洪氏開閩始祖十七郎公楷登進士及入閩年代,經對照其父祖輩生庚,堂仲季弟登科,來仕(遷徙)於閩及金兵南侵史實等,約晚百餘年,容或有存疑處,乃就公楷世系、宋科考年份、宋金戰和、譜誌及碑記等資料彙整;並以〈試從《六桂堂族譜彙編》所載,推論洪姓開閩始祖十七郎公楷登進士及入閩年代〉為題,刊載於《臺北縣金門同鄉會鄉訊》(註2)第49期。
為追求真相,並驗證「推論」之可信度,此期間仍持續於圖書館搜尋相關譜誌;歷經數月尋覓,果獲得洪錦川(註3)宗長編撰之《澎湖紅羅洪氏族譜》、《燉煌發祥地研究本》、《錦川家譜》、《洪氏宗譜》(註4)及《洪氏族譜》(註5)等微縮影帶珍藏版,其中以《宗譜》最為詳實,文中亦指出《紅羅罩(舊)譜》所載十七郎公楷登科及入閩年代有誤,並引證分析,經比對與筆者所撰「推論」之論點不謀而合,可證立論正確;而再引起撰寫本文之動機。茲就所撰推論,並參考各譜誌,重新探討公楷登科及入閩年代,並增論述洪氏源流,使我宗親對譜系有更完整概念,而有助於追源尋根。
(註1)台閩地區六桂宗親聯誼會編,《六桂堂宗譜彙編》(簡稱六桂譜),(高雄市六桂堂宗祠出版,1989.12),內含洪、江、翁、方、龔、汪六姓淵源,各姓氏譜系世系及遷徙情形等。
(註2)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金門鄉訊》第49期(2009.4.25)頁84-90。《鄉訊》,1982年張維廉理事長創刊,旨在聯繫旅台鄉親情誼,內涵會務報導、健康休閒、儲蓄理財、歷史掌故、鄉彥介紹、家鄉近事、生活隨筆、藝文欣賞等,是一本具知識性、藝文性、激勵性、傳遞鄉情之全方位刊物。
(註3)洪錦川:字肇淵,1917年生。澎湖紅羅頂寮人,開閩十七郎公楷派第24世孫。幼隨父旅居高雄。1958-1983年間走遍澎湖、台灣等地,致力於修編洪氏族譜大業長達25年。(引自《澎湖錦川家譜‧世系表》)
(註4)《澎湖紅羅洪氏族譜》(簡稱紅羅譜)1962撰;《燉煌發祥地研究本》(簡稱燉煌研究)1963撰;《洪氏宗譜》(簡稱宗譜)1983撰;《洪錦川家譜》,1979撰。均係洪錦川以毛筆書寫手抄本,以微縮影帶典藏,其中以《宗譜》最為完備,係於「響應修編《洪氏族譜》後,再追考祖德各派分支,求證舊譜,並依據訂正或分析辯證,俾以實傳真,使能了解洪氏改姓發祥之詳細、遷徙閩台由來。」不分章節,設有標題、撰寫年份。自1964-1983垂20年而彙整成書。
(註5)洪氏族譜編纂委員彙編,《洪氏族譜》(簡稱族譜),1964.1,新生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全台性之洪姓族譜,其中澎邑十七郎派資料由洪錦川負責蒐集提供。
貳、摘錄與洪公楷有關譜誌之記載
一、公楷公直系系統
依據《洪氏宗譜》所載〈安徽洪氏家譜世系〉為:
(1)共普-(25)昺-(26)師敏-(27)延壽-(28)漢宗-(29)古雅-(30)玉-(31)蔚-(32)獻義-(33)師同-(34)知進-(35)杰-(36)幹-(37)士良-(38)炳(江西譜「宗翰」)-(39)彥暹(江西譜「天相」)-(40)皓-(41)适-(42)公楷。(註6)(括弧內數字表「世」別)
世系僅錄公楷直系尊親系統,據〈安徽校正本之由來〉稱:「安徽譜世系係依《泗州洪賓家譜》校正。清光緒三年丁丑(1877),適逢安徽寧國府涇縣保東象庄洪判官熙儔蒞澎,於冬至日謁紅羅祖祠,詢及宗族世系,為澎湖譜有一代之差,回署寄來校正本,囑應以之相傳。此譜係開閩上十七代400多年歷史之存,開閩部分開基祖可由此得知分支。」(註7)(有關〈安徽洪賓家譜世系〉詳「洪氏燉煌世系及遷徙概況」)
二、公楷祖父(皓)、父(适)、及叔(遵、邁)紀略洪皓:(1088-1155)宋鄱陽(江西)人,字光弼,徽宗政和5年乙未(1115)進士,高宗建炎3年(1129)奉命使金,被羈冷山(黑龍江北)15年,曾屢遣人回宋,報告金人虛實,乞求興師克復失土。紹興13年(1143)被釋,高宗譽「蘇武不能過」;官至徽猷閣直學士。因論事與秦檜不和,為檜所忌,貶至英州,紹興25年(1184)病卒於南雄州(廣東)。諡忠宣。子八适、遵、邁、逖、遜、邈、邃、迅。(註8)
洪适:(1117-1184)字景伯,鄱陽人,皓長子。紹興12年壬戌(1142)與弟遵同中博學詞科。兄弟三人並稱「三洪」,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諡文惠。配石氏封蔡國夫人,子九:槻、柲、槢、樇、木貫、桴、楹、木康、梠、(引自同註8)。江西譜稱十七郎,江西夫人戴氏無受封,生公權、公楷,安徽譜無二子名。安徽譜諸子,惠澤杳渺,無可稽其詳。公楷為開閩十七郎派始祖。(註9)
洪遵:(1120-1174)鄱陽人,字景嚴,皓次子,與伯兄同榜冠詞科,歷官吏部尚書、翰林學士,隆興元年(1163)除同知樞密院事,累遷至資政殿學士,諡文安(引自同8)。配朱氏封信國夫人,生子三:楀、椐、木。江西譜稱十八郎,江西夫人孫氏無受封,生公模,安徽譜無名,公模係開閩十八郎派之始祖。(引自同9)
洪邁:(1123-1202)鄱陽人,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皓三子,紹興15年乙丑(1145)登詞科。1162年使金,不屈其節有父風。官至端明殿學士,諡文敏。著有《容齋隨筆》等(引自同註8)。配陳氏,封和國夫人,張氏生三子樺、橚、椿(〈洪容齋年譜〉載為「長子、次名不詳、三子櫰」)。(註10)江西譜稱十九郎,江西夫人和氏無受封,生子二,公梓、公植,安徽譜無名,公植為開閩十九郎派始祖。(引自同9)
三、公楷公諸堂昆仲季弟入閩年代
忠宣公(皓)安徽之子孫惠澤,年深代遠,稽考不易,且休論,獨談江西譜諸孫支入閩者於下:
公權:稱十六郎,公楷長兄,1163年隨堂弟公植入閩,擇居南安石竹;江西樂平亦有公之後。(註11)
公模:遵公江西子,約生於宋高宗紹興10年(1140)間,1163年同堂弟公植入閩,為兵燹之亂,不得已卜居錢嶼奠基。(註12)〈青陽嶼頭洪氏家廟〉亦載:「皓公孫模,字宣定,宋隆興年間徙居錢嶼肇基拓業,為錢嶼洪氏1世祖。」(註13)而〈晉江嶼頭村洪氏源流〉則載:「十八郎(公模)於隆興元年(1163)隨叔父洪邁及諸從兄弟十六、十七、十九郎畢集泉州任所。」(註14)另〈泉州洪氏大宗祠〉亦載:「邁公於隆興元年起知泉州,次子公植後又宰泉武榮(南安),後絜族居於泉。」(註15)
上述公模隨乃叔集泉及邁知泉絜族赴任之說,於〈洪容齋先生年譜〉記載「邁於隆興元年癸未(1163) 除知泉州,實未赴任。」(註16)可確定公模係隨堂弟公植入閩。
公植:邁公江西次子,字宣明,約生於1143年間,隆興元年癸未(1163)雁塔題名,偕堂兄公模來仕於南安,宰武榮。值金兵南侵,難作歸計,兄弟擇南同二邑間而棲。同年遷埔奠居,是為開閩十九郎派始祖 (引同註11) 。《族譜》亦載:「宋隆興元年(1163),始祖十九郎公自南安徙居埔。」(註17)而〈江西洪氏譜序〉記載較詳:「公植,邁公次子,字宣明,稱十九郎,有奇才,建炎(按:疑為「隆興」之誤)宰武榮,有甘棠遺愛,親愜輿情,遂留不去,後絜昆季十六、十七、十八郎等偕集於泉,僑居晉、惠、安等處,十九郎隱於同邑十三都傳派。」(註18)
四、洪氏開閩始祖十七郎公楷登科及入閩年代
就所獲得譜誌記載,公楷登科及入閩年代之說歸納為二,彙整如下:
(一)登理宗末年(1264)進士,於1270年貶謫同安縣尉入閩
1.節錄《六桂譜》、《紅羅舊譜》及《洪氏族譜》所載:
「公楷公,适公次子,忠宣公之孫,字宣曦,號仕同,稱十七郎。妣楊氏諡純懿,誥贈一品夫人,處江西饒州樂平縣。登宋理宗末年進士(即1264),公有忠宣公之志,而性硬直,被貶授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尉政(舊譜載「同安縣」)。改號仕同,約1270年,當是時也,適季弟登科,授南安縣,偕仲弟入閩,值亂弗歸,兄弟皆隱於泉州南邑之間,十八郎寓南安縣,十七郎擇翔風里二十都青岐鄉,開基創業,」(註19)(後略)
2.《洪氏族譜》之〈洪氏公楷開閩序〉則載:
「始祖楷公係适公次子,字宣曦,號仕同,稱十七郎,處江西饒州樂平縣。登宋理宗末年進士(即1264),公有忠宣公之志,生平忠心耿耿,以性耿直貶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尉政,政號仕同,時約1270年,擇翔風里青岐鄉而居。(後略)
妣李氏早逝無後,繼祖妣沈氏誥贈一品夫人,至入閩復娶祖妣楊氏純懿一品夫人,生子一,府法公是為二世祖也。」(註20)
查《洪氏族譜》之兩序文,係1963年洪錦川提供予「洪氏族譜編委會」者,資料出自《舊譜》;而再比對《六桂譜》,凡洪姓部分,內容概同於《洪氏族譜》,《六桂譜》遲至1989年出版,卻仍引用1964年版之《族譜》,疑係作者於1964年修撰〈紅羅重修譜序〉後,未將已修正「公楷登科、入閩年代」之資訊再提交「洪氏族譜編委會」更正所致;至譜載之「縣尉政」或「尉政」官銜,《大辭典》僅有「縣尉」釋義:「縣尉,官名。秦漢縣設置官,萬戶以上為令,不及為長,下有丞、尉,稱長吏;尉主地方治安,查察姦宄等事。歷代相沿,明清廢尉。」(註21)《宋史》亦載:「建隆3年(959),每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凡縣不設簿,則尉兼之,邑大事繁則置二尉。」(註22)對照《族譜》與《宗譜》,除〈洪氏公楷開閩序〉書「縣尉政」外,餘皆書以「縣尉」,疑於抄錄舊譜誤將「同安縣尉改號仕同」斷句為「縣尉政,政號仕同」,且將「改號」之「改」字誤繕為「政」字。
(二)登高宗末期(1160)進士,約在1162年貶謫同安縣尉入閩
1.《洪氏宗譜》之〈紅羅重修譜序〉及附「澎湖洪氏宗祠牌文」均記載:
「公楷公係适公次子,忠宣公之孫,字宣曦,號仕同,稱十七郎。妣楊氏諡純懿,誥贈一品夫人。處江西饒州樂平縣,登宋高宗末期(1160)進士,公有忠宣公之志,而性耿直,忤權貴,貶授福建同安縣尉,約在1162年間。當是時也,適堂弟公植登科,授南安縣宰武榮,偕堂兄入閩,值亂弗歸,」(後略)(註23)(畫底線處為筆者所加,以下同)
本譜序同《族譜‧重修族譜序》及《紅羅舊譜‧宗祠內大牌記載》文,但其後修編之《紅羅族譜》、《燉煌研究》所有公楷登科、入閩年代及官銜均經修正,如畫底線處,應是作者考證原載有誤而修正,故標題異於舊譜,以資區別。而於〈宗祠牌文〉末註記「將『理宗』改為『高宗』,『胞』改為『堂』才對,否則與父年差147歲之多,詳閱楷公入閩細論。」(註24)
2.《洪氏宗譜》之〈洪氏公楷公開閩譜序〉亦載:「始祖楷公係适公次子,字宣曦,號仕同,稱十七郎,處江西饒州樂平縣。登宋高宗末年 (1160) 進士。公有忠宣公之志,生平忠心耿耿,以耿直貶授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尉政,政號仕同,時約在1162年,擇翔風里20都烈嶼青岐鄉而居。」(註25)(後略)
本譜序同《族譜‧洪氏楷公開閩譜序》,亦已修正公楷登科、入閩年代,文末亦註記舊譜有誤。其中「縣尉政,政號」句,應是謄抄之誤,前已說明,不贅述。
3.〈烏崁洪氏家廟重建落成碑記〉節錄:
「公楷公乃開閩十七郎派始祖,高宗末期庚辰,紹興30年(1160),雁塔題名,繼美金花,同登黃閣,以耿直忤權貴,謫仕於閩中同安縣。楊氏得府法,是為二世祖。時值金兵南侵,歸計難酬,故擇同安縣翔風里20都而居,肇基烈嶼青岐,開入閩之先聲,」(註26)(後略)
碑記於1978年洪錦川所撰,收錄於《增編澎湖通史》,曾刊於《金門日報》1995.8.26〈鄉訊版〉。在未尋得《宗譜》前,本碑記是唯一記述公楷於1160年登科之文獻。之後,對照《宗譜‧烏崁燉煌誌》內容更詳細,係1976年烏崁興建宗祠,作者基於宗誼而執筆。文中對公楷三位夫人「配李氏,李氏花開,苗而不秀早逝;再娶沈氏夫人,入閩途中被亂離散未歸;入閩再娶楊氏一品夫人,得府法,是為二世祖。」(註27)有簡要描述,並明確記載「肇基於烈嶼,開入閩之先聲於茲,時歷814年(1162-1976),…」(後略) (同註27),碑記晚2年,故內容有所修訂也。
(註6)洪錦川,1976〈安徽洪氏家譜世系〉,《宗譜‧上》,頁61-64。
(註7)洪錦川,1976〈安徽校正本由來〉,《宗譜‧上》,頁60。
(註8)《宋史卷‧373,列傳‧132‧洪皓傳》(中華書局)頁4-14;《大辭典》(三民書局,2000),頁2608-2610。
(註9)洪錦川,1982,〈安徽昺公分支略說〉,《宗譜‧上》,頁95-100;〈忠宣公父子略說〉,《宗譜‧下》,頁35-40。
(註10)王德毅,〈洪容齋先生年譜〉,《宋史研究集》第二輯(編譯館,1983),頁407。
(註11)洪錦川,〈忠宣公派分支〉,《宗譜‧上》,頁135。
(註12)洪錦川,〈忠宣公父子略說〉,《宗譜‧下》,頁40。
(註13)桂宗親聯誼會,《六桂祠堂文化》2002.10,頁20。
(註14)洪樹勳,〈晉江嶼頭村洪氏源流〉,《晉江譜牒研究》2003.6,頁23。
(註15)龔書群,〈泉州洪氏大宗祠〉,《六桂祠堂文化》2002.10,頁4。
(註16)同註10,頁436。
(註17)〈洪氏柏埔合宗家譜序〉,《族譜》第11章第3節,頁9。
(註18)洪錦川,〈江西洪氏族譜序〉,《宗譜‧上》,頁73。
(註19)〈安徽始祖昺公譜誌〉,《六桂譜》,頁19;〈宗祠內大牌記載〉,《紅羅舊譜》及〈重修族譜序〉,《族譜》,頁14。
(註20)洪錦川,1963〈洪氏楷公開閩序〉,《族譜》第4章第1節,頁4。
(註21)〈通典‧職官15〉,《大辭典》,(三民書局,2000),頁3701。
(註22)楊家駐,《宋史‧卷167,志第120,職官7》,(鼎文書局,1978),頁3978。
(註23)洪錦川,1964〈紅羅重修譜序〉,《宗譜‧下》,頁1。
(註24)洪錦川,1976《洪氏公楷開閩譜序》附〈澎湖洪氏宗祠牌文〉,《宗譜‧上》,頁139。
(註25)洪錦川,1976〈洪氏公楷開閩譜序〉,《宗譜‧上》,頁139。
(註26)《增編澎湖通史》,卷10,第四章(聯鳴文化有限公司,1987.8),頁478。
(註27)洪錦川,1976〈烏崁燉煌誌〉,《宗譜‧下》,頁97。
(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