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追鳥

發布日期:
作者: 藍茵。
點閱率:703
字型大小:

 今(2010)年9月25日在金門國家公園中山林遊客中心視聽室進行「2010金門兩岸閩南生態保育研討會」,我在研討會上遇到台大丁宗蘇教授,我趕忙向教授道謝,因為他送了我一本圖文並茂的鳥類圖鑑,非常精彩!非常實用!更重要的是充滿趣味,我還帶去和外甥的孩子一起共讀。經他介紹廈門大學觀鳥的林清賢教授讓我認識,並且說到廈門賞鳥就找他,林教授說認識鳥友阿政,於是我打電話給阿政,並且把他約了來。
當我和林教授在中山林遊客中心等待時,我和林教授一起參觀展示館,林教授看見我們展示館有中杓鷸的介紹,指導說白腰杓鷸與中杓鷸的嘴較不同,可以做為辨識的參考,阿政來了之後,我們先一起聽林教授報告「黃嘴白鷺」,再聽丁教授報告「金門國家公園的鳥類生態」,之後便約林教授到金門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救傷站,要看救傷中的白腹鰹鳥,結果到了救傷站,才知道當天早上野放了,據說此鳥是因為凡那比颱風來襲,被吹到岸邊,又遭到野狗追,因此給救了下來,照顧之後體力恢復得很好,所以順利野放。阿政說一般這種鳥不會進來岸邊,都只在外海覓食,會被狗追,應該是因為颱風把牠吹進來。據鳥友說白腹鰹鳥覓食時,有如轟炸機,會先飛高後看準目標就直衝入水,啄起水中的小魚後,浮出水面再飛,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覓食。我們在現場見到另一隻救傷中的白腰雨燕,即小雨燕,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於是拍了好幾張照片,留著辨識牠的外型。
我看機會難得,於是建議到瓊林水庫,讓林教授看看金門的生態,到了瓊林水庫,看見有青足鷸、高蹺行鳥,我以為高蹺行鳥是亞成鳥,林教授說那樣的體型及羽色已是成鳥了,接著再到后沙與瓊林間的海邊,這條路我是第一次走,意外看見成群的蠣行鳥,阿政覺得機會難得,於是我們一起開車回阿政家帶相機的鏡頭,但是再回來,卻只剩下大杓鷸,幸好,在這裡也見到今年剛來的冬候鳥黑頭翡翠,讓人驚艷。
接著阿政再開車帶我們到浦邊海邊,以為蠣行鳥會來這裡,但未見到蠣行鳥,於是又追到洋山海堤,這裡只見到一隻蠣行鳥,在海堤的另一邊,滿滿的灌叢中,略可見到土堤上有些洞,阿政指著土堤的洞說是蒼翡翠的巢洞,一般比較大些,我們繼續往前,再開到西園、金沙溪的出海口,這裡有看到赤足鷸,到東美亭旁的酒糟上,則看見花嘴鴨、白腹秧雞、鵲鴝,我們把車停在遠遠的地方,好整以暇的欣賞鳥兒的覓食,林教授還用相機錄了一段牠們覓食美味酒糟的鏡頭。
一路上聽阿政和林教授談到廈門拍藍喉蜂虎,談叉尾太陽鳥,阿政說了一段故事,說多年前某位先生曾走私一批叉尾太陽鳥,抓到時,他卻把籠子打開,鳥都飛了,是否後來我們發現的即是那一批?
阿政說有些過境鳥時間很短,林教授說廈門過境的鳥都在一些固定的地點,很容易觀察及紀錄,我和阿政討論應該可以在過境時,分批到幾個點去紀錄,阿政說紀錄的人,需要有一些辨識鳥類的專業能力,林教授說可以拍下來,阿政說金門拍鳥的人不多,阿政說:如慈湖、浯江溪、浦邊、洋山、溪邊、太湖、榮湖等紀錄過境鳥。阿政說有些冬候鳥要回去之前會先吃飽再起程,有時會進到島內。大陸稱呼的鳥名和我們這裡有些不同。回到中山林遇鳥友小林,他們在粉撲花上觀察到叉尾太陽鳥,並且和阿政分享在青嶼看見蒼燕鷗繁殖,說有巢有蛋。阿政說早上拍鳥光線較適合,下午都會遇上逆光,不容易拍到好的鏡頭。我覺得自己真是幸福,遇到一群特出的好友兼老師,總能跟在身邊吸收滿滿的精華,讓我對大自然更加著迷,也希望自己能為這一片美麗大地多盡一些心力,把好的資源和大家分享,更希望透過文字的傳遞,結合大家的力量,疼惜美好自然生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