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學界眼中的楊永斌校長

發布日期:
作者: 張火木。
點閱率:780
字型大小:

 三個月前,筆者因出席「2010年雲林縣國際偶戲節」文化局徵選活動企劃案說明會,有機會順道造訪主持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之金門傑出學人楊永斌校長,在2個小時的談心過程中,無論是私事、家事、家鄉事或兩岸國事,都獲益良多。尤其是楊校長的人品操守、治校能力以及學術成就,都是有口皆碑。過去學界名人常侷限在「象牙塔」或給人「明哲保身」的刻版印象,但楊永斌校長卻是例外,因為無論從學術報國或是教育英才的角度言,楊鄉親皆享有尊崇的聲譽。
一、金門優秀子弟學經歷完整卓越
楊永斌1954年8月出生於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其學經歷如下:金寧鄉湖埔國民小學及金寧中小學(1960-1969)、金門中學(1969-1970)、建國中學(1970-1972)、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1972-1976)、碩士(1978-1980)、康乃爾大學結構工程博士(1980-1984)。其完整經歷如下:台灣大學土木系副教授(1984-1988)、1988年起擔任教授、土木系主任(1995-1998)、工學院院長(1999-2005)、2006年起擔任特聘(終身職)教授。其專長領域包括:結構穩定、結構動力、橋樑力學。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振動、車輛振動。曾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近160篇論文(含108篇SCI期刊論文)。國外研討會論文220餘篇。技術報告及其他論文100餘種。英文專書3本。經常受邀在國際學術研討會進行大會演講。興趣:看書、看戲、寫文章、下棋(象棋、圍棋)、跑步、打羽毛球。
二、1992年榮獲「台灣十大傑出青年」實至名歸
 楊永斌在擔任台灣大學教師的五年內(1984~1989),就在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的結構工程、工程力學期刊,以及其他國際期刊上,當時就和研究生發表了13篇論文。楊永斌在接受台大土木學系學生訪問時表示,他自己很幸運地得以解決許多有關結構穩定性的問題,包括:空間框架,曲線梁,楔形梁,預扭桿以及鋼斷面的降服面等,這些問題都是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1994年委由國際著名的出版社Prentice-Hall發行Theory and Analysis of Nonlinear Framed Structures一書,共同作者是前研究生郭世榮博士,此書奠定了楊永斌在結構非線性理論的國際地位。2004年委由新加坡World Scientific出版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Dynamics-with Applications to High-Speed Railways)一書,共同作者是前研究生姚忠達、吳演聲博士,此書是高鐵橋梁動力問題的重要著作。2009年再度委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Wave Propagation for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 A Finite/Infinite Element Approach一書,共著者是前研究生洪曉慧博士,這是探討列車所引起的土讓振動的專著。以上這些研究成果,讓楊永斌在橋梁動力和土壤波傳研究領域上,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肯定。
 此後,楊永斌在擔任台大工學院院長任內,與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建立起了雙博士學位的合作機制,主要合作領域為機械工程與材料工程,並以學生們能夠達到兩方面的要求為條件。同時積極拓展與國外學術單位合作,楊永斌任內一共與九個不同國外學術單位(包括東京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楊永斌在專任台大工學院教授之餘,非常專心致力於土木工程學術研究發展,包括擔任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模擬實驗組組長(1990-1995)、獲頒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1998-2003)、2000年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授會士(Fellow)榮譽、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期刊主編、擔任國科會土木學門召集人(2002-2006)、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秘書長(2003-2006)、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2005-2009)、2007年起擔任Interaction and Multiscale Mechan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期刊主編、新加坡大學土木系訪問教授、奧地利國家科學院院士(2007)、第四屆監察委員提名審薦小組委員(2008)、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系講座教授(2008-2009)等。
 其間2003年於成立之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簡稱IEET),楊永斌是重要的推手之一,IEET為一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宗旨為研究、推廣工程及科技教育(以下簡稱工程教育),培育專業人才,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即為一個推動工程及科技教育改進的學術團體,而其主要工作項目即為推動與執行國內工程教育認證。IEET於2007年正式成為華盛頓簽署組織(Washington Accord)的一員,其他成員包括美、加、澳、紐、英、愛、港、南非、日、星、韓、馬等國之組織,這是國際上有關工程教育認證最重要的組織,彼此以「實質相當」承認各自認證通過的科系的畢業生,在各該國內申請工程師執照時,具備同等的資格。
 截至2008年為止,全台灣已有225個系所通過IEET認證,佔全國四年制工程教育相關系所的八成以上,可以說得上是相當傲人的成績。楊永斌說,IEET認證的特色,簡單來說,就是「核心能力、持續改進、產學互動、國際連結」十六字。
2009年起,楊永斌獲選為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理事長,同時也獲選為中華民國力學學會理事長,2010年獲選為國際計算力學組織(IACM)會士。
三、2009年接任雲林科技大學校長
 2005年台大校長候選事件中,雖然失之交臂,楊永斌在此次接受筆者訪談時,其心情早已淡然,完全置之度外,他認為無論為人處事都必須向前看,不必然一定要在什麼樣的職位上,仍然可以在相關的學術領域方面,繼續為國家社會提供服務。2009年2月,楊永斌接任雲林科技大學第三任校長,金門兩地近百位鄉親組團前往慶賀。雲林科技大學創校迄今尚未滿20年,該校在前兩任校長張文雄和林聰明(現任教育部次長)的卓越領導、全體教職員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地區父老鄉親的鼎力支持下,在短短的19年間,已經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國內外均享有極高的辦學聲譽。延續過去的辦學主軸。楊永斌校長特別強調「理論與實務互為表裡,人文與科技相得益彰」的辦學理念。近年來,由於資訊時代的來臨,科技進步的腳步相形加快,資訊的流通無遠弗屆,以致於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其連動關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激烈。是以經濟的景氣問題,東西方如出一轍,榮枯與共,任何一個地區都難以置身度外。
 楊永斌校長認為台灣未來如何維持經濟的永續發展,同時又能兼顧能源、生態、環境等資源的平衡,已經成了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課題。而大學又身處世界科技前沿,理當能夠深切感受其脈動,並將相關問題反映到教學與研究內涵之中。面對國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人力結構的持續改變,以及地球村多元文化的需求,該校現階段努力的方向,包括:結合理論實務,以提升教學效果。發揮學校特色,以追求學術卓越。加強產學合作,以帶動產業發展。擴大學術交流,以晉身國際社群。在楊永斌主持校務下,特別著重產學合作、創新設計以及國際合作等面向。同時歡迎所有關心、疼惜雲科大的校友與家長們,隨時提供寶貴建言,幫助雲科大精益求精、再創高峰,成為一所具備負責性和世界知名度的科技大學。
 楊永斌校長說,生活在這個學生人數不到一萬人、教師人數不到三百五十人的校園裡,楊永斌一如過往地忙於公務,卻擁有比過去更悠閒放鬆的心情。「在這裡,每個人都和顏悅色,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很親近,很有鄉土味,相處起來就像是個大家庭。」總之,楊永斌校長誓言:「要做,就做到最好。」
四、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台灣之光」
 楊永斌早在1992年,就當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科技發展類),1988-1997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五次),1998-2004年國科會「特約研究員」(二次),2006年榮獲第一屆金門高中傑出校友獎,2003年榮獲Munro Prize, Engineering Structures最佳論文獎,2009年12月,楊永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院第三位台籍院士,新聞媒體界一致稱譽其為「台灣之光」。
 2009年12月26日,著名報導文學家楊樹清主編的《金門鄉訊》版,以〈楊永斌獲聘奧地利科學院院士〉、〈楊永斌就任國立雲科大校長〉、〈楊永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等三個頭銜,正式評選楊永斌為「2009年金門鄉訊風雲人物」,楊永斌不僅是「金門之光」,也是「台灣之光」,更是「兩岸中國人之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