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畫簿出走〉到美濃朝聖鍾理和
開車到美濃,下意識的就開到尖山下的鍾理和紀念館。幾年前,還會看到鍾理和的遺孀鍾台妹在館內外走動,她故去後,紀念館經常只見來訪的遊客,偶而有導遊在現場導覽解說。她優秀的兒子鐵民兄就住在紀念館百公尺左右的宅子裡,另一個兒子鐵鈞,以前常跟我執編的副刊寫稿,不過沒住在美濃而在鳳山,我去,通常是臨時起意,鐵民兄也不一定在,反正隨緣,從從容容來感受台灣第一代本省籍作家指標人物的氣味,親炙深刻著墨勞動風情的鄉土與農村,也是文學洗禮的重要功課,何況我在大學裡還修過「現代文學」和「台灣小說」兩門學分。
紀念館被一片綠意拱繞,兩層樓平實的建築,周邊有台籍作家文學步道,還有一座鍾理和的觀音石石雕坐像,鍾理和勇於反抗傳統封建禮教和婚姻,娶了同姓女子,並以此完成了《笠山農場》、《奔逃》、《同姓之婚》等作品,反映了深情的個人心境與動盪時代的感人篇章,鍾理和慣用美學與人性來鋪排情節,成就了大我之悲,正是他作品細膩吸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