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的一天
感受上海世博的同時,如果時間足夠,不必做一些旅行團中的匆匆忙忙的鴨子,在領略現代化大都會的城市風之餘,不妨走一走距上海約只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朱家角。那是一個水鄉。往昔去過同裏、南潯和周莊,都不過夜,匆匆一瞥,已驚為天人;雖然我實在分不大得清其各自的美,彼此有什麼大不同,但它們與大城市完全有別的情調,一直惹起我莫名的好感。這其中有多少原汁原味的舊時風貌,又有多少偷樑換柱的人工再造,我要求不高,已不去計較和細究。
記憶中,從同裏等幾個類同的水鄉回港之後,眼前總忘不了那水光船影、圓石拱橋,睡夢裡滿是淙淙水聲………所謂小橋流水人家,那是唐詩宋詞裡的意境;這些水鄉,雖然已不那麼古典,但乘船在水上那麼搖搖盪盪幾趟,魯迅散文小說裡那些人物便彷彿排著對在拱橋上面出現了。忘不了,特喜歡,想得緊時,我就在香港小巷的影碟小鋪買些以水鄉為背景的電視長劇,諸如《船娘雯蔚》、《美麗無聲》等來「解渴」。水鄉的氣息、水鄉的風情瀰漫整個房間,不必看情節故事,我覺得已經是一流享受了。仿佛,那在水鄉同遊的日子,又重現眼前。
那一天,風和日麗,陪我和老伴同遊朱家角的有中國福利會的顧老師、小吳、四川的常副總,只有我一人是男子漢。我們乘上船,由船娘搖櫓。水道窄窄,微風輕輕,兩岸輕柳垂及水面,兩岸多數是食店,寫上店名的紅、黃色三角旗或長條布幅非常顯眼地迎風招展;不時有半圓形的拱橋橫跨水上,造型非常好看。抓起數碼機,隨便從什麼角度拍攝,都將是頗為好看的畫面。尤其是樹蔭下的水面,光線柔和,明暗適度,碧綠的水、翠綠的樹、各種不同顏色的招徠生意的布簾、遊客那色彩繽紛的服飾,將水鄉襯托得很有風味。同船那幾個女的,坐在船頭,擺出各種各樣的姿態,任我選最好的角度,等待她們最美的笑容,在一霎那間快速的按下快門。
中午顧老師找了一家菜式不錯的食店,有魚有雞、蠶豆、田雞、米飯………吃過飯我們在兩邊都是小小工藝品店、服裝店的小巷裏走走。賣絲綢圍巾、珍珠、手鍊等首飾以及其他工藝品的最多;還見有不少店鋪賣用粽葉紮住、綁得厚實的東坡肉。這肉我們在杭州西湖邊的樓外樓嘗過,是江浙一帶的招牌肉。慢慢地在水鄉一側的小巷悠閒地走,東看看,西逛逛,看到不少鋪主在包粽子,也有的在食店門口叫喊,招徠生意。我們在一家賣杏仁、芝麻、核桃雪片糕的小店停足,閒聊之下,才知店主來自福建,「他鄉遇故知」,有一種親切感。兩公婆都好年輕,沒想到竟然北上在江南水鄉闖一番事業,這其中有怎樣的故事?時間太短促,未能細問。小鋪大都可以討價還價,有時還減至一半價成交。
江南水鄉,也許其特色大都一樣,但在上海、香港這樣的大城市待久了,會有一種溫柔、慢節奏的感覺,這感覺太好,令人百去不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