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十二
△「 寄錢會減,寄話會加。」─寄錢予人,若是此人存有貪念,從中動起手腳,則錢會減少;託人帶話,傳話者經常加入己意,故會增多。
△「別人的囝,死不了。」─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為何打此比喻,因為別人死活跟我無關,不痛不癢,死了一個,還有許多的下一個。
△「相打恨無力,相罵恨無話。」─與人打架時,才感覺力氣不足;與人相罵時,才覺得詞窮語拙,正如「書到用時方恨少」。當然此句並非鼓勵與人打罵,更非將所學用來打罵,而是以此作比喻,一般村夫民婦比較容易了解。另有一說,與人打罵,恨不得力大無窮,理由充分,以便擊敗對方。
△「賺十七,食廿一。」─賺十七元,卻吃掉二十一元,表示寅吃卯糧,入不敷出,長久下來,必然債台高築。母親又補充說:「日出要留雨來糧」「賺一元要留五角」,平時就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賭博有來去,大食無出處。」─「賭姓丘,不是贏就是輸」,表示賭博有輸有贏。父親生前常說:「賭博十賭九輸」,最後都輸在大吃大喝,揮霍殆盡。
△「相好無賭博,賭博無相好。」─賭博之時,錙銖必較,甚至翻臉無情,反目成仇。因此,好友最好不要賭博,以免傷及和氣,破壞友情。
△「猴腳戲仔手。」─頑皮好動是我兒時的模樣,經常愛惹大妹,惹得大妹啼哭不休,甚至引發家庭糾紛,這種「無一時定著」的舉止,常以此句形容。
△「要嫁,才縛腳。」─縛腳就是纏足,裹小腳,在此年代裡,女子的腳是越小越美,因而女子必須自幼纏足,以布層層裹縛,以阻礙其成長。若是等到出嫁才來縛腳,此時腳已定型,無法縮小,以此比喻「臨時抱佛腳」,為時已晚。
△「揀新婦揀一個,揀子婿揀一家。」─媳婦是娶進門的,只要媳婦好,她的家人比較次要;而女兒是嫁出去的,唯恐女兒受到虐待,故在選女婿時,夫家上下皆應列入考量。
△「 闊嘴查甫食四方,闊嘴查某食嫁妝。」─男人若是嘴型寬闊,走到那裡皆有得吃;女人則不然,嘴闊的女人由於沒有「食命」,最後只能吃自己的老本──嫁妝。
△「 月驚十九,年驚中秋,人驚四九。」─此三句無論年月或一生,皆已屆滿三分之二,在在感嘆時光匆匆,一去不回,人生苦短,青春不再。
△「肯想著有步,肯問著有路。」─凡事只要肯動腦筋,即使遇到再大難題,自會想出解決之道;對於一些陌生的地方,只要肯開口問人,自會問出路來,母親常說「路在嘴巴」。正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俗物無好貨,俗物食破家。」─東西便宜,因素複雜,但其中以瑕疵品、低劣品為最,故言「俗物無好貨」;但是一般人皆有貪小便宜的心理,看到便宜貨,常會刺激購買慾,增加需求量,甚至不知節制,以致耗盡家財,看來購買俗物,務必注意品質,並且須加克制。
△「落水,無一跡燒。」─落在水中,無一處是溫暖的。比喻所到之處,備受排擠、歧視,得不到應有的禮遇款待,完全感受不到一絲的暖意。
△「食一歲,學一歲。」每當過了新年,多了一歲,若是習性未改、不知長進,母親便以此句責備,要求增一歲,便要長一智,切勿蹉跎歲月,玩日愒歲。
△「過時賣曆日。」─日曆有其時效,過期日曆,形同廢紙,過時才賣,已失價值,以此比喻商人要能乘時趨利,凡事皆應掌握時機。
△「春寒雨若灑,冬寒雨四散。」─春天一冷,春雨就會像灑水一般下個不停;冬天則不然,反而愈冷雨愈少,象徵性地散落一些。所以母親又說:「冬天雨較貴麻油」,雨比油貴,喻其稀少。
△「欲來無張持,欲去無相辭。」─來時不先預告,離時也不辭行,這種不速之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隨心所欲,讓主人無從準備、措手不及。這樣突如其來的方式,除非至交好友,否則並不妥適。
△「目眉短短,交人無尾。」─眉毛短的人,結交朋友經常有始無終,二者是否相關,尚待求證。
△「生理人騙熟識,忠厚人騙厝內。」購買東西,最怕受騙上當,因而常向熟人購買,其實未必盡然,由於熟識,往往不敢討價還價,反而沒有議價空間,以被欺賺一筆而不自知;也別以為忠厚老實人比較公道,不會欺騙,所謂「惦惦食三碗半」,最好,「貨比三家不吃虧」。
△「要著來,呣著汰。」─要或不要,來或不來,完全悉聽尊便,隨人意願,自行作主。
△「允人較慘欠人。」─所謂「一諾千金」,答應人家就應遵守承諾,不可輕諾寡信,所以比欠人家還要更加重視。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