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風暴之後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619
字型大小:

朋友,日前懷著沉重的心情打從榮總回來,當飛機降落在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時,我的心就猶如馬路雙旁禁不起寒風吹襲的林木,缺少了那股綠意盎然的蓬勃新意。一年多來,雖然遭受病魔的折磨,精神和體力大不如前,但人生的喜怒哀樂則依然寫在我的臉上,與老友相聚時仍舊談笑風生,表面上看不出是一個罹患血癌的病人。可是,距離上次複診時才短短的兩個月,在沒有任何感染下,我的白血球非僅與日俱增,甚至還突飛猛進,已攀升到五萬二千大關。這個高出正常值數倍的指數,或許正意味著一棵原本綠葉就稀疏的老樹,正遭受白蟻日復一日的侵噬。倘使啃食的是它的枝椏,那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枯萎;果若是根莖或主幹,枯死就在一瞬間,這似乎就是自然的定律,任誰也無法抗拒。因此,對於一個已經準備好了的老年人來說,我始終以一顆坦然之心來面對,沒有任何遺憾,也不會感到惋惜。
你肯定我在《金門日報·言論廣場》的投書,不僅僅只為了我個人,也同時道出許多鄉親的心聲。坦白說,這本非是一個長年從事文學創作者的原意,儘管人都有一顆善良寬厚的心,但當他無緣無故遭受到不平等待遇而忍無可忍時,必然會加以反撲,這也是人性內心自然的反應。若以現下的社會趨向而言,一個學有專精的年輕醫師,理應貢獻所學、發揮所長,展現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懸壺濟世、視病猶親的醫道精神,倘能如此,假以時日必是一位名揚杏林的良醫,但我們親眼目睹的則是他的另一面,怎不教人失望。此時,我們姑且不論其醫術或醫德,就以服務態度來說,一位能獨當一面在門診看診的醫師,竟比那些擎舉著白色炬光、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為信念的南丁格爾還不如,我們還能冀望他來為善良的鄉親治病麼?如果不改善其傲慢的心態,再高明的醫術,非僅不能得到病患的認同,也難容於這個多元的社會。
我們確實不能低估《金門日報》的影響力,即便它只是一份地方小報,每天出報亦只有數千份,但在資訊普及的現下,只要透過網際網路,即可讓全球華人和旅外鄉親看到金門的訊息。當〈一位重大傷病者的心聲〉在「言論廣場」刊出後,為我抱屈與關懷的電話無數,衛生局長陳天順先生上班時就主動來電關切,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某些人矯枉過正。下午並指派副局長李金治小姐、代課長趙素員小姐,夥同金門縣政府金湖服務處主任李增苗先生等,蒞臨舍下深入瞭解,以便作為日後檢討改進的參考。衛生局從善如流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然而,是否真能督促署醫徹底改善還是未知數,因為它必須歷經時間的考驗方能下定論。倘若只是應付式的官場文化、不實際的官樣文章,那是不足取的。別忘了,鄉親的眼光是雪亮的,他們的「目睭」會「金金看」,由不得政府官員「一支喙,糊瘰瘰」來愚弄百姓,這是他們必須深思和體認的事實。
即便衛生局作出善意的回應,可是,一天、兩天過去了,卻不見署醫針對我「請教」他們的五點問題作任何的答覆。或許他們自認為是中央單位,地方政府管不到他們,一個小老百姓的心聲又算得了什麼,果真如此的話,這種高傲的心態著實令人遺憾。於是我愈想愈難以接受,逕自打電話給立法委員陳福海服務處,當我說明原委,助理人員說他們已從報上看到我的投書,會向署醫反映。當晚,署醫輔導室社工員許小姐立即來電詢問原委,儘管許小姐輕聲細語、措詞溫和、婉轉、有禮,而我依舊難掩內心的激動和氣憤,除了把當天的經過重述一遍外,竟高聲而毫不客氣地告訴她說:「請轉告你們院長,金門人要求的並不多,在不能增添醫療設備、不能提升醫療品質、不能聘請名醫進駐的前提下,總得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吧!如果連這點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那是我們金門人的悲哀和不幸!」許小姐聽到我怒氣沖沖的抱怨後,非僅沒有不悅,甚至還不斷地以溫婉的語氣安撫我說:「阿伯不要激動、阿伯不要生氣」,其不亢不卑的服務態度,可說是一位十分稱職的社工人員。
我深知這種病人與醫生紛爭的小事,署醫諸大人看多了,或許除了一笑置之外,更不會記掛在心把它當一回事。但是,刊載在《金門日報·言論廣場》上的投書,斗大醒目的標題,以及重大傷病者的心聲,數以萬計的讀者和鄉親都看得清清楚楚,孰是孰非,每人心中自有一把尺,由不得任何人狡辯。除非院方麻木不仁,否則的話沒有不重視、不檢討改進的理由。況且,我們訴求的目的無他,只要往後少數醫護人員能記取教訓,徹底改善服務態度,以視病猶親之謙和態度面對鄉親,充分展現其專業素養與仁心仁術的良醫風範;也同時期待他們能把愛心和慈悲心,帶給這個醫療資源匱乏的蕞爾小島,誠心誠意地為島民服務,倘若如此,勢必會得到高度的肯定和讚賞。
同時,我們也必須善意地提醒某些自命不凡的人士,千萬不要錯估形勢,誤以為金門人善良好欺,都是當年威權統治下的順民,軍管時期的死老百姓,要他們立正站好、敢不從嗎?故意地整整他們、敢反抗嗎?如果還存在著這種思維,未免也太高估了自己。其實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鄉親均歷經多次戰火的洗禮,他們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堅牢不移的生存韌性,絕不會輕易地被嚇倒。更何況他們原本就純樸善良、忠厚老實,並非蠻橫不講理,對於某些不合理的事,亦抱持著能忍則忍的態度,從不惹是生非或作無謂的抗爭。然而,容忍是有限度的,忍辱也有一定的範圍,即使他們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但沉默何嘗不是一種無言的抗議呢?倘若遇到一位勇於站出來仗義直言者,絕對會替他們討回公道,以紓解他們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怨氣。儘管醫界大部分都是學有專精的良醫,但一個螺絲,足可攪壞一鍋湯,雖然只是一句俗諺,卻是許多高知識份子必須深思和體悟的問題。
縱使一個罹患重大傷病者的體力和精神不如常人,但其神智和意識卻是清楚理性的。可是,一旦其應享的權益遭受無故的剝奪或刻意地刁難時,在忍無可忍的情境下,勢必會激起他強烈的反彈,許多紛爭都是因此而起的。大凡對醫師養成教育有點概念的人都知道,無論醫學系基礎課程的《普通心理學》或進階課程的《醫學心理學》,都是該系學生必須修習的科目。當他們學成後、以行醫作為終身職業時,更應當懂得病人心理與視病猶親的道理,方不至於辜負師長們諄諄教誨的苦心。更何況,他們不也是從病患繳交的健保費裡獲取應得的酬勞嗎?故此,病人花錢看病,如果得不到醫師的善待,甚至還要遭受無謂的消費,的確令人痛心。台北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先生曾經說過:「醫院有一個目標,病人第一,永遠不會改變。因為,唯有以病人最優先,才能讓病人完全信賴醫師,繼而地改善病醫關係。」黃院長的一席話,足可作為署醫的借鑑。但願日後,當我們這些「次等公民」不幸因病求診時,他們能展現其高超的醫術和親和力,並以同理心來相待。如此之大恩大德,金門人永遠會感念在心。
日昨很高興看到《金門日報·社論》以〈提升醫療品質當以病人為中心〉來呼應我的投書。其公平客觀的論述,以及充分反映出金門鄉親無奈的心聲,確實讓我感慨良多。原以為縣立醫院署立化後,能提升醫療品質來造福鄉親,而實際上與我們期待的還有一段差距。五年來署醫限於種種因素,對於一些重大傷病者依然束手無策被轉診,與當年的縣立醫院毫無差別。甚至於還因為它的署立化,地方政府管不著,鄉親受到不平等待遇無處可申訴。即使我們經常聽到「百姓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這句冠冕堂皇的話,但又有多少政府官員能真正體恤民情、主動關懷市井小民的疾苦。果真如此,也不會有成群結隊的民眾高舉抗議的標語,或頭綁白布條走上街頭抗爭,甚而投書媒體、召開記者會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們必須誠摯地呼籲那些擎舉著為民服務大纛的民意代表,當他們聆聽到小老百姓的心聲時,應主動站出來加以關懷瞭解,要求相關單位檢討改進,豈能置身於事外而不顧,讓純樸善良的鄉親受到委屈。倘使連這點小事都作不到,又怎能為民喉舌?又怎能為民服務?
然而當我的內心充滿著上述質疑時,卻在十二月四日《金門日報》第二版,由記者莊煥寧先生所撰述的議會報導,看到一則與醫療相關的訊息,其大意為:金門縣議會第五屆第二次定期大會,楊永立議員在聽取縣長施政報告後表示:「醫療不足是金門人心中的痛,金門日報社論〈提升醫療品質當以病人為中心〉寫得很好。對於衛生局人員在轉診補助費申請流程加強控管中提到『民眾應該是有需要就醫而赴台,不應該是為了赴台而就醫』,此種說法對於有需要轉診到台灣就醫的鄉親是一種嚴重的污辱。金門人不欠健保費,但病患因為離島醫療不足,不得已必須轉診赴台就醫,猶如二等國民,已經有夠可憐,如此說法,又叫他們情何以堪?衛生局有必要針對此污辱的言詞給鄉親一個說明和交代。」李成義議員則說:「金門因醫療不足,必須遠赴台灣就診,這是尊嚴,生命沒有尊嚴,再多的福利也沒有用。希望衛生局針對百姓目前急迫性的問題,與署立醫院協調溝通,為金門所有長期、重大病患來努力。」終於,小老百姓的心聲議員先生聽到了,謝謝他們仗義直言與重視這個問題;也謝謝「金門縣政留言版」諸網友對這件事情的關注。他們就事論事不平則鳴的聲音,相關單位豈能充耳不聞?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或惡意的漫罵、誣陷,這股力量是不可輕忽的。
即便我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為人處世的法則,但相對地也知道「苟且偷安,必貽後患」這句話的意涵。對於少數服務態度極待加強的醫護人員,豈能過於寬容和放縱,如此似乎也可以讓他們從教訓中汲取經驗,因為經驗往往能使人從犯錯誤時認識錯誤。若非親自領教這份不平等的待遇,絕對難以體會當日所遭受的屈辱。因此,對於一位不久即將因重大傷病而回歸塵土的老年人而言,非僅特別在意,也絕對不能接受,甚至那道受辱的陰影迄今還在腦裡盤旋不去。每當和友人談起,我激憤的情緒仍然高昂,短時間內是難以平復的。故而,我認為投書媒體,讓鄉親和讀者們根據事實的陳述、來評判這件事的曲直是非,絕對是正確的作法。俗諺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倘若沒有用這枝禿筆來揭發白色巨塔內另一個黑暗的角落,滿腹的苦水想必會和許多敢怒不敢言的鄉親一樣,只好往自己的肚裡吞。冀望署醫日後能從善如流要求所屬,以嚴謹而勇於負責的態度,尊重中央健保局核定的「重大傷病證明」,依病患之需要開立各項文件,協助病患轉診就醫,為病患爭取應得的權益,如此,方稱得上是一所善盡社會責任的醫院。台北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曾為醫院下過如此的註腳,他說:「醫院的目的,不是追求經營利潤,而是為人的生命帶來好的改變。」讀完黃院長這段話,我必須再作一點小小的補充:「醫師的目的,不只是追求較高的報酬,除了醫術與醫德外,更要以同理心以及視病猶親的態度來善待病人。」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當我走筆至此,原以為本文即可告一段落,想不到卻又接到署醫輔導室許小姐的電話,謂他們醫務室董主任要來看我,問我方不方便,我當然一口答應。而董主任是何方賢達我並不清楚,他們之於會蒞臨舍下,絕對事出有因,或許與我日前的投書脫不了關係。果真如此,我可以當著他們的面,再一次發洩隱忍多時的不滿情緒。可是,我不僅年老眼亦花,當一位文質彬彬、溫文儒雅、操著本地口音的人士站在我面前時,竟認不得他就是縣籍外科名醫董文雅醫師。更可笑的是,我還問他是金門什麼地方人,以及他的大名叫什麼,對於自己有眼無珠的魯鈍行為,的確要向董文雅醫師說聲抱歉。而今天,他則是以署醫醫務室主任的身分,夥同輔導室社工員許小姐,代表院方專程來向我解釋日前所發生不愉快的事件。當我聆聽到他那既謙和又誠意十足的解釋時,原本不滿的情緒竟在驟然間緩和不少。孰是孰非已早有公斷,倘若能因我的投書而對少數醫護人員有所警惕的話,也是好事一樁,這也是我們交換意見過後的共識。於此,卻也讓我聯想到,如果某些自負的醫護人員,能學習董主任那種謙遜有禮的態度,勢必會減少許多病醫的誤會和紛爭。董主任擔任外科醫師多年,除了醫術精湛,為人處世亦有其獨到的一面,非僅是一位謙謙君子,更是一位仁心仁術的良醫。現下由他代表署醫來說明,我能感受到院方的誠意,也領略到我的投書已受到重視。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當董文雅主任謙和誠樸的身影遠離我的視線走向街的另一頭時,就同時讓這個不愉快的事件劃下句點吧!但縱使如此,我依然要把這段過程化成文字,記錄在自己生命的扉頁裡,以及浯鄉的文學史上。
朋友,此刻已是時序的大雪,雖然早晚有點寒意,但白日則天氣晴朗、冬陽普照,絲毫沒有一點嚴冬的意味。然而,冬至過後大寒就在不遠處,冬季焉能在人間長留,接踵而來的想必就是春天輕盈的腳步。屆時,門口的木棉樹將綻放出嫣紅的花朵,為寂靜冷清的新市街景增添一抹嬌豔的色彩。可是,儘管它姿色明媚艷麗,卻不能長久依附在木棉的枝椏上,無論其花開是否經過春風的吹拂,花落是否遭受春雨的摧殘,大地萬物和生靈,都必須歷經生死輪迴這道關卡。既然花朵不能長綻枝頭,凡人又豈能久活人間,縱使我已經準備好了,但在死神尚未向我招手前,我必須運用父母賜予的智慧和意志與病魔作殊死戰。任憑多看一次日出和夕陽,多瞧一眼木棉花開或花落,多聞一遍浯鄉純淨芬芳的泥土,都是值得我去追尋和珍惜的……。
二○一○年十二月於金門新市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