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旅閩金門人的時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元。
點閱率:1,047
字型大小:

現代社會,比較看重的一個人的出生地,而對其父輩、祖輩或更遠的血親的出生地和居住地不是特別關心。但是,在華人或者華僑社會,似乎更加關心的是個人的籍貫,即父輩、祖輩或更遠的血親的出生地和居住地,以表明他是從那裡來。這種籍貫的認定,常常關心的是三代、五代甚至更多代的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源流。籍貫的認定比較複雜,例如某位先祖從他鄉遷入新居地而繁衍後裔,遷入地就成了這個家庭或家族的籍貫,這是一種情況;而有些家庭或家族已經遷徙到新居地,並且繁衍了數代,然而他們卻仍然襲承先祖的籍貫。閩南人似乎更特別一些,他們不僅重視籍貫,而且還看重「郡望」或「衍派」,即遠祖是從哪里來。
本文說的「旅閩金門人」,指的是居住生活在福建省的金門籍人士(不含金門縣;金門縣轄區指1949年10之後所轄,下同)。1949年10月之後,大陸一向重視戶籍管理,戶口名簿上,有籍貫一欄,一般說來,戶籍上的籍貫一旦確定,除非持有有效的文件,通常是不充許隨便改動。目前,居住生活在福建省的金門人有4305戶,10281人(2008年數字)。
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不少居住在旅閩金門人,1949年10月之後最初登記戶口時,諱言原籍,居住地便成了他們登記的籍貫,數十年間沒有改變。1980年代後半期之後,兩岸關係有所和緩,少數人憑藉有效的文件(如金門縣提供的原始出生證等)向所在地公安部門提出變更籍貫的申請,經審核後,得到變動。但是,據我們所知,仍然有很少的一些人,或者覺得變動不變動,無所謂;或者由於年代久遠,提供不了證據;或者是怕麻煩,一直沒有改回金門籍。這裡還要說一說大嶝、小嶝居民籍貫的問題。1949年10月之前,大、小嶝的行政區屬於金門縣,抗日戰爭爆發,金門島淪陷,金門縣政府還一度遷往大嶝。1949年10月之後,大、小嶝先是歸入南安縣,後又轄于同安縣,現在則屬於廈門市翔安區。福建省金門同胞共10281人,廈門市8000多人,占80%,而翔安區又占廈門市的一半以上。迄今為止,仍然有部分翔安區的居民,由於最初登記的籍貫不是金門縣,現在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文件以證明其原籍,而未能恢復其金門籍。我們曾多次提請政府協助解決,相關部門的答復也頗為積極,但是,更改籍貫畢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在當事者一時未能提供有力證明之前,恐怕一時難於全部解決這個問題。福、廈、漳、泉四個地市,是旅閩金門人相對較多的地市,我們的調查主要是依靠所在地的金門同胞聯誼會;三明、龍岩、南平、寧德、莆田五個地市,金門人相對少,但不是沒有,由於沒有相應的機構,我們的調查可能不是很準確。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居住在福建省(除金門縣)的金門人,應當比我們調查的結果10281人還要多一些。
旅居福建省金門人士的來源。一,1949年10月之前出生于金門縣,並於1949年10月之前移居到大陸的金門人。這部分金門人,很多已經謝世了,還在世的年齡至少都已經六十多歲,高齡的則在九十歲以上。這部分金門人移居大陸的動因也是多種多樣的。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一是抗戰爆發,金門淪陷,部分金門人前往大陸避難,因此就定居下來。另一種情形是,隨長輩出洋謀生,又隨長輩、或獨自回大陸定居。二,1949年10月之後,陸續從東南亞回到大陸定居的金門人,他們同時兼有華僑的身分。1950年代,就有僑生回到大陸求學,而後定居的金門人。較大規模回到大陸定居的,是1960年代,當時由於國際形勢的原因,他們被迫放棄僑居地。來到福建之後,由政府加以安置。這部分金門人,在兩岸開啟「小三通」的大門之前,絕大多數也沒有回過祖籍地金門縣。三,目前,居住在旅閩金門人,絕大多數出生地是不在金門縣,移居到金門縣之外的福建其他地區的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更久遠的金門人的後代了。遵從傳統的習慣,遵從大陸戶籍管理的條例,無論幾代,他們都仍然是金門籍,是金門同胞;如果政策不變,他們的子孫後代籍貫乃然是金門縣。
從1949年10月到2010年的今天,旅閩金門人的狀況大致可以分成四個時期來描述。一,1949年10月至1966年;二,1966年至1979年;三,1979年至2001年;2001年至今。總體上說,第一個時期和第二個時期,特別是是第二個時期,由於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不夠正常,部分旅閩金門人可能受到過這樣或者那樣不公正的對待,但是,這已經成這歷史。我們固然不能忘記這段歷史,但是,更應當向前看。第三個階段,絕大多數的旅閩金門人在精神上已經沒有太多的壓力。1985年,經批准,成立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是政府認可的人民團體,是旅閩金門人自己的一個團體。隨即,福建省金門同胞聯會創辦了《金門鄉訊》,讓廣大旅閩金門人瞭解金門的情況,也讓金門本縣的鄉親瞭解大陸和居住在福建省的金門鄉親的情況,打開了交流的第一步。1980年代末期,政府明文規定對居住在大陸的臺胞(含澎湖、金門、馬祖同胞)給予特別的關心和照顧,例如升學考試加分等等。第四個時期,以2001年破冰之旅為標誌,時任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的許文辛先生率領導91名福建省老年金胞從廈門直航金門,年老金胞回到闊別52年的故鄉金門,見到親人,許多人泣不成聲。2004年歲末,陳慶元會長帶領福建省八個金門同胞聯誼會168位鄉親回金門參加世界金門人日活動,是歷次組團回金門人數最多的一次。從2008年元月開始,福建省人民政府給老年金門籍同胞(1947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的生活補貼,給生活有困難的金門同胞(收入在當地平均收入以下者)每月150元的補助。近年來,福建省金門籍同胞的子弟考上大學的人數明顯增多,2009有80多人。每年也有一大批學生從大學畢業,有的還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金門的博士牆上,也應刻上旅閩金門人子弟獲得博士學位者的姓名。金門同胞擔任領導職務的,創會會長顏西嶽先生曾擔任廈門市副市長;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顧問許文辛先生、林應望先生、陳毅中先生,都是高級幹部(廳級)。陳篤信先生,退休之前是中國985重點大學之一的東南大學校長。陳小川先生,是中國青年報副社長。陳篤彬先生擔任211重點大學福州大學的黨委書記,他還是本屆中國共產黨福建省黨的代表大會表代,是目前在職的旅閩金門人中擔任職務最高的一位。至於擔任縣處級領導幹部的金門籍同胞,則有十多位之多。顏達成(九、十、十一屆),陳慶元(十、十一屆)是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他們是由居住在福建省的金門籍同胞推選出來的省人大代表。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常務理事、福州大學黨委書記是本屆省政協常委,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林榮,則是本屆福建省政協委員。至於擔任各市區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更多了。福建省的金門籍同胞所從事的職業有政府的公務人員、企業家、教師、醫生、教練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或工作人員,等等。旅閩金門人還湧現一批優秀人物,有各級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總之,旅閩金門人安居樂業,心情空前舒暢。
1985年12月,顏西嶽、林彥群、陳村牧、許文辛、林應望、王家驊、陳毅中、洪汝甯、蔡俊邁、唐友平、李添吉、戴炎荃、王淑清、洪慧娟、李民權等17位在閩的有代表性的金門籍人士發起成立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得到政府的批准,聯誼會在廈門成立。創會名譽會長洪絲絲先生、會長顏西嶽先生。這是一個省一級的人民團體,日常的活動經費由政府財政撥款。聯誼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工資由政府財政支付。專職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管理,目前,核定的專職工作人員數為5名,其中縣處級幹部2名。各市金門同胞聯誼會也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專職工作人員中,有的是金門鄉親,有的是通過考試錄用的人員,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兢兢業業為廣大的金門鄉親服務,我對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成立之後,為了便於開展工作,漳州、廈門、泉州、福州以及永春縣、廈門市同安縣(區)、廈門市翔安區先後也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各市、區縣的金門同胞聯誼會由各市、區縣政府領導。福建省的八個金門同胞聯誼會都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其中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廈門市會、泉州市會,政府還為他們配備了公務用車。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負責對各市、縣的聯誼會進行業務指導,並在各種對內對外聯誼的活動中起協調作用。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之外的七個市、區縣聯誼會都辦出自己的特色。福州是省會城市,福州市會發揮省會中心城市優勢,多次與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合作,舉辦金門同胞青少年夏令營和各種活動;在福州的省金門同胞聯會的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也經常參加福州市會的活動。廈門市,在福建省沿海的幾個市中離金門島最近,又是最早與金門實行「小三通」的港口城市,每天往返于廈、金的航班多達十多班。廈門市是聯繫福建與金門最重要的紐帶城市,因此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在接待、聯絡金門本島的鄉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15年,金門建縣之前屬於同安縣管轄,因此金、同有著歷史上很深的淵源,例如明朝會元許獬,人稱「許同安」,同安保留著許多涉金的文物。而翔安的大、小嶝,歷史上則是金門的鄉、鎮。宋朝四大遺民之一的丘葵,是小嶝人;明朝督撫蔡復一的古厝、墳瑩,就在大嶝。同安、翔安與金門的民間往來頻繁,同安和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在協助兩岸紅十字會以及海上救難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漳州是臺灣同胞較為集中的祖居地,漳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在日常的工作中,較多接待來自臺灣本島的同胞和鄉親。泉州清代之前是泉州府的府城,同安、廈門、金門都是泉州府的轄區。泉州市金門同聯誼會領導每年都協同永春縣金門同胞聯誼會領導,徒步到偏僻山村,慰問生活困難的鄉親;近年,泉州和金門也實現海上直航,不少金門同胞通過這條航線往返于泉金,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