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鄉詩不了情《金門﹗金門﹗鄉情詩集》自序與後記
自序
我最早寫詩是在高中來台南讀教會學校長榮中學,母親節寫了一首「母親」投在校刊登出,還記得其中有一段:
……
那些爬上屋頂看月亮的孩子
衝口一句
「媽!」
哦,上帝
他們哪一位不是母親的愛兒
後來做了校刊主編,為了充實刊物,又寫了些,其中有一首還是返鄉在船艦甲板上月光下等候漲潮靠岸寫的
心情
在船頭間
搖曳
等待
在海面上
尋
覓
潮水一次次伸手
擁抱
港口一句句委婉
拒絕
激動的月亮啊
從雲端跳下海裏
急划入港的槳
千言萬語的海灣
靜止鳥翅
今夜
就讓戰爭暫時流浪去吧
讓故鄉歸來
所以估算時間,我寫詩大概40餘年,按如今說法,也算是老詩人了。
像我這樣懶散的人,若沒目標在前,沒人從旁催促是不會積極認真。當我穿上軍裝上復興崗,也有一幫愛詩的人,學校有文藝社,說穿了,就是詩社,有一本刊物叫「復興崗詩刊」每週四第八節課,大家聚在一起,像文學青年一樣,我們拿軍中詩人前輩洛夫、張墨、管管、碧果、弦…當學習榜樣,其中弦是咱學長,成為大家偶像,而此期間學長學弟像星野、劉廣華、黃徙,都已是小有名氣詩人,我們詩社指導老師是碧果先生。有一位已畢業數年的季野學長,除了寫詩並在校外成立詩社、出版詩刊,成為我們追求目標。
三年級我接任詩刊主編,任內也出了一本詩集,其中刊出我寫的一首「老兵與大刀」
俺一進門
就把頭顱交給閻王老子
俺他奶奶還有啥好怕
吃下一顆太陽
俺還想再吃下那些星星 然後
靜靜靠在月亮臂彎打個盹
俺在月下看嫦娥跳舞
嫦娥也在雲中瞅著俺
俺瞧見俺婆娘在彼岸被共了
俺爹娘在號淘
俺老淚直流
俺看著俺的大刀
大刀哭著向俺說回去吧
俺猛一回身拎著俺的腦袋瓜子
掄起大刀
呼嘯而去
這詩把我從小生長在金門,目睹當年離鄉背井轉戰到台澎金馬的老兵,想家的心境和反共的壯烈激情透徹底表達,所以當時被碧果老師激賞有加,幾次被點名上台當眾朗誦。
軍校畢業前,我因準備畢業美展,整整一個月不眠不休,晚上挑燈夜戰在校外雕塑老師魏立之先生工作室趕作品,半夜始回校,就這樣我終於在畢業當天謝師宴上得了急性肝炎送急診,就在我在士林同學家臥病中,我想了又想,決定暫時放下畫筆,只帶著文筆到部隊報到,一方面因為這次畢業美展把我累怕了,一方面因抽到「金馬獎」得前往馬祖,飄洋過海,新官上任,自知不能太囂張,要用心於工作職務。因此在我病後下部隊前返鄉時,我把所有畫具畫稿送給我的國中同學好友楊誠國,這也因緣幫助了他走上畫途,當上今日金門美術協會理事長,此不在話下。
我去馬祖東莒戍守一年半,莒光島是外島中的離島,比起家鄉金門更落後、荒涼,這期間我擔任排長一年後直升連上輔導長,除了軍務繁忙,我充分利用閑暇斷斷續續寫了一些詩作品,數年後,在台灣我將它整理精簡參加陸軍新文藝新詩類徵選比賽名稱「行軍吟」獲得銅獅獎,這也是我唯一次詩類參賽和獲獎紀錄。
一直到我1996年軍中退伍,2004年幫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編輯會刊,整整二十年中間,我幾乎不再提筆寫詩。
幫鄉會編會刊,從創刊號始在會刊前頭開闢了「定刊詩」單元,以一首詩開場述鄉情,而且在每一期中介紹刊載鄉籍詩人詩作。因緣際會主編鄉會刊物,促使我重回詩領域,因接觸鄉訊日廣,搜集資料漸多,一方面隨年齡增長,歸根的落葉越沈重,鄉情愈濃;想童年往事,想老家故人,想為金門盡棉薄之力寫有關報導,渲泄渲泄,宣揚宣揚,因而詩產量自然增多。除了上會刊,我偶投稿《金門日報》不曾投稿其它刊物和報刊雜誌,沒有積極想成為一介詩人的動機,只想在故鄉這塊小地方,灑上一些屬於自己風格的詩種子,期望有朝一日,能幫祂美化美化、傳播傳播,大家透過我的詩,更瞭解更喜歡來一睹祂的真貌,欣賞祂的美和好。
也許只有對於那些永遠在異鄉的人來說,「故鄉」二字才可能真正有意義。而對於一位長期住在故鄉的人,故鄉就是日子而已,就是一杯茶、一頓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對兒女、一個家庭或事業,它是任你享用,人人皆可使用的,不足為奇。人們會對日子厭倦、對女人失望、對工作怠懈,但不會對故鄉厭倦,失望、怠懈,因為故鄉給我們的答案永遠是坦然,無祕密可言的,不必無須寄予什麼期望,它是你與生即來,至到有朝一日離開祂,才開始想到祂的問題。
我的潛意識經常對我說:「讓我們做點蠢事吧!」出本詩集,把你的故鄉故事和你對祂的心向大家表白。對於一個懶惰成性的人,這是很掙扎的事,就像2007年我開第一次個人畫展,我知道是吃力不賣錢的事,但潛意識是個天使,一個天真瘋狂的天使。
真正的天使都是有些瘋癲的,純真浪漫的。我原本是注重完美、講理想、保守拘謹。但潛意識中我又是愛繁華的世界,率真而任性,不喜歡走大門,喜歡從窗口飛出去,天馬行空,我的血液淌著音樂的流動,岸邊欣賞美麗景色畫面,我坐在文學的樓頂遠眺,看著世間戲劇性的變化,隨著城市的心跳舞蹈,聞著詩般芬芳的花香。
閱讀我的詩,可以感覺豐富,可以是朦朧、可以開朗、可以多情、可以明白、可歡樂、可哀傷但我更注重它的「趣」,現在人們時常會忘了這一點,真遺憾!剖析自己作品,我溶入所學美術,包括水墨的意境西畫的多采和漫畫幽默感。以及我經歷過演藝生活中的心得;綜藝性、音樂性和戲劇性,其中當然深藏了文學苦澀的美感。
身在異鄉(雖然我離鄉背井四十餘年,來台時間長於在故鄉,但始終沒有那種日久異鄉即故鄉的感覺),正逢建國百年,我虛歲六十,甲子大壽,余決讓我們(我和我的潛意識)結合,就再做回蠢事,我們從異鄉出發,爬過書房,翻過城市屋頂,越過台灣海峽,飛回到故鄉,到達目的看著祂,我努力呼叫吶喊:金門!金門!於是有了這本詩集。
後記
魯迅《野草》中的過客總是去向未知,一日他問一老翁「前面是怎麼一個所在?」「前頭是」老翁說,「之后呢?」「不知道」。
一旁女孩說著:「不,不,不是的,那裏有許多許多野百合、野薔薇,我常常去玩,去看它們呢」。
想著故鄉從前,就如老翁嘴裏的?,戰爭把咱往死路帶,那就是一個。可之後;瞧戰爭逐漸遠離,兩岸趨向和平,眼前之途就如女孩口中的野百合、野薔薇正在後頭散枝開葉冒出花苞,含苞待放蓄勢待發。
我說這,也許從前是夢想,但今日美夢正逐步踏實,我們看到金門大橋破土興建,象徵雨後第一道彩虹,橫跨在美麗的花園上空。花園中<大學城>、<經貿特區>、<國際休閒觀光島>、<國際級免稅島>、<兩岸金融中心>,在在皆須中央政府給張清晰發展藍圖。
中華民國一○○年,誠如福建省薛主席承泰先生所言:金門馬祖是擁有建國百年完整歷史的地方。 謹祝禱我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物阜民豐,我鄉民安居樂業,人人過著和平幸福、快樂生活。
感謝李縣長沃士先生百忙中抽空為拙作寫序,他的一句「凡有關金門的事就是我的事」令我感動。大作家樹清兄年紀比我小,但在鄉籍作家中寫作年齡算是前輩尤其報導文學這一塊,本詩集請他推薦出場,代表家鄉藝文界對後進的指導和鼓勵。朋友刀郎太極拳高手則是我特意安排,代表非藝文界眾多之士的角度;以上三人像父親像伴郎、伴娘牽引著我的第一本新詩集出場,而我的新詩集就像初嫁娘一樣。
最後謝謝陳永國,我們的關係是亦友亦師,以前我為同鄉會編會刊一定請他做最後指導然後拍板定案,這次美編還是勞駕他修改定奪付梓。
謝謝我的夫人,王亞伶一路走來所有作品都是她幫忙打字整理,辛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