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一位吹熄燈號的新聞尖兵─中央通訊社駐金門特派員倪國炎
建國一百年接近尾聲,各家媒體開始關注最後一道落在金門的夕陽,以往,新聞同業會找來慈堤海邊的年輕朋友,透過鏡頭,以跳躍揮手的方式,歡送年末這一抹餘暉,其中「跳一下、再跳高一點」請託最大聲、最熱情的聲音,今年要缺席了,他是中央通訊社駐金門特派員倪國炎。
※ ※ ※
那天下午,我正要開車去山外的路上,手機那頭傳來:「有人到院前死亡,姓名是倪…。」,有那麼一個短訊間,懷疑究竟是新聞、還是噩耗?一會兒,再接到一通證實的電話,不久,後方一輛車子加速靠近,車窗搖下的是新聞同業中聖兄,看得出來,他的臉上也有充滿懷疑的哀傷,雖然聽不清楚他說什麼,但後面那句「…走了」卻聽得很明白。
頓時,心裡的驚訝與震撼,讓我一時不知該加速前進、還是減速慢行。
金門小,金門的新聞圈更小,說它小,是因為這個圈子就這麼幾枚人,異動率低,大夥兒幾乎天天見面,甚至得應付一般上班以外的突發事件,相處的時間恐怕比家人還多,突然接到不幸的消息,打從心裡就難以接受。
到醫院才幾分鐘,外界詢問的電話就進來了,金門果然是個小地方,幾位同業紛紛趕到,對於工作上聽多人生無常案例的我們,沒想到真實的一刻,現在就赤裸裸地在眼前發生。
看著國炎兄靜靜躺在急診室病床,白布下露出那雙熟悉的防水鞋,已無力地垂倒床沿,它終於走完該走的路,不必再陪著主人一起上山下海;同業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空氣中只有「無言」。
連日來,國炎兄辭世的消息在地區傳開,無論新聞線上或調離金門的友人都表示關心,足見其平日人脈的豐沛與好人緣,朝夕相處的我,也想寫下對這位已吹起熄燈號的新聞尖兵一份懷念。
※ ※ ※
國炎兄民國七十七年返金擔任中央通訊社特派員,以當年還在實施戰地政務的氛圍下,稱得上是地區還在線上的最後一位「戰地「記者;也因為走過這一段金門政體的分水嶺,眼下看過不少在當年、甚至現在都見不了光的秘聞,透過他善說故事的個性道來,妙趣橫生。
我與國炎兄相識十九年,交情不敢言深,但絕對有充沛的「革命情感」,一如從其他新聞同業身上看到的專業,他也常本著對歷史的好學,分享個人見解,偶而我從社會菜鳥的角度有不同看法,甚至淪為「抬槓」,也都蒙他寬容帶過,就算對他的立論不認同,仍無減損心中亦友亦師的地位。
縣政府記者室,是記者聊天、哈啦的集散地,晚上燈火通明,是打稿的黃金時間,我常因為白天紀錄的不完整,屢屢打擾電腦前的國炎兄,更有不少與地區有關的文史背景,在處理新聞時向他請教,獲益良多。
記者室有一張較大的寫稿桌,我與國炎兄各據一角,我常戲稱咱倆是記者室的左右護法、兩大門神,喜歡四處串門子的我,傍晚才進場打稿,國炎兄則從白天就進駐;縣府公務員行經記者室旁長廊,一定常聽見裡面傳來「答、答、答」的鍵盤聲,就是國炎兄正用彈指神功,埋首「打造」當天的新聞。
我所以用「打造」形容,絕非指其捏造,而是指其對新聞文字要求的「周全」,總希望每一則新聞都處理得架構完整、四平八穩;起初,還不解於他為了一、二字的斟酌陷入苦思,後來發現,那其實是一份忠於工作的堅持。
國炎兄的勤快,不只見於一鍵一鍵堆砌出來的文字,跑起新聞也是滴水不漏,尤其為了搶拍好照片,總能在最快時間「巧妙地」卡到好位置,眾家兄弟感於他的認真,也多能體諒讓賢,只是求好心切,他還是會重複在現場張羅:「來、再一張,比個大拇指,大家喊讚!」,投入的情緒比相機連拍聲還高揚。
國炎兄的堅持與勤快,間接催動如我這般被動式的新聞後進,由大觀之,一篇篇的文字,更提昇金門的能見度,在資訊傳遞快速的現在,要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正確、清楚的訊息,並非人人可為,國炎兄身為金門子弟,從解除戰地政務跨越到小三通至今二十三載,持續扮演行銷金門的第一線尖兵,鞠躬盡瘁,應足自豪。
※ ※ ※
國炎兄相當健談,地方采風、信手拈來,對於朋友登門求助,也像其處理新聞一般,喜與人為善,與他相處多年,就聽他私下幫忙解決不少難題,圓融處事的個性,讓我深深體會「做人比做事重要」。
這幾年,新聞環境丕變,各媒體壓力接踵而來,身為國家通訊社一員的他,也不能置身於外,寫了二十幾年文字稿,未來恐得兼負影音新聞的心理壓力,對於生活作息早已宵衣旰食的他如雪上加霜。
與國炎「同窗」多年,從未見他這一年如此疲累,為了在第一時間送稿,往往犧牲午休,有時眼皮垂掛,還是勉力撐到結稿,就連姊姊貼心送來的小點心,也見他暫擱一旁,勤而忘食;待結束一天工作,又像洩了氣的皮球,仰頭大睡,同業不忍,偶有提醒,總不敵他堅守崗位的堅決意志。
※ ※ ※
國炎兄的日曆裡沒有「大年初一」、「周休二日」,而他最常掛想的「放假」,就只是到廈門洗洗腳、睡個好覺;前幾天,他把電腦打包好,正準備登「陸」放鬆一下,仍因臨時要務,讓他連這點簡單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那天下午,同業們正在查緝隊採訪新疆偷渡客的新聞,就是沒看見國炎兄到場,心中雖然奇怪,但仍相信,國炎兄還是會有辦法把這條新聞打造得活靈活現,沒想到,才離開查緝隊不久,就接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噩耗。
我想,國炎兄這次終於可以「放假」了,而且可以放一個不再需要備稿的長假;也許,以後記者室的走廊不會再聽到那一鍵一鍵紮實的「答、答」聲,也或許搶鏡頭的記者群裡,再也聽不見那熟悉、熱情的張羅聲,放心,國炎兄,在我們的心中,早已為你留了一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