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年生活小筆記第五記

發布日期:
作者: 許其正。
點閱率:739
字型大小:

老榕樹撐著綠傘
故鄉那個不到十戶人家的小農村,有一棵老榕樹,枝葉繁茂,綠蔭披覆頗廣。它給我極深印象和感情。不論人到哪裡,我會永記不忘。每每我會以詩文來記述它。最具代表性的是這首「老榕樹」:
撐著一把巨大的綠傘
越撐越開越大
向四面八方
無私無我地
送出濃濃綠蔭
送出披覆

自身也曾經歷
風霜雨雪,也曾經歷
諸多災難
卻一無畏懼,凜然挺立
任時間拉長鬍鬚,刻下傷痕
反以鬍鬚飄蕩其自在
反以滿身傷痕宣示其堅強毅力

無私無我地
送出濃濃綠蔭
送出披覆
這把巨大的綠傘
越撐越開越大
欲撐成蒼天
以遮風遮雨遮烈陽……
一直以為,天下榕樹,沒有比故鄉這棵更大的,沒想到這次到金廈旅遊,在金門金城鎮泰仰路看到了一棵更大的大榕樹,遂自嘆「古井水蛙」。那才是天下無敵的大榕樹。前面這首「老榕樹」曾發表於2010年9月23日出版的金門日報副刊文學,現在才自忖,可能是編者認為我寫的是這棵大榕樹使然吧!
這棵大榕樹,其樹形之完美,樹幹之粗,樹身之高,披覆之廣,真令我嘆服!「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杜甫的詩句不自禁從我心裡湧出。這棵大榕樹的披覆,誇張點來說,可比喻為杜甫所謂的廣廈吧!這真是超大綠傘,可比為廣廈。它靜靜地挺立在那裡,飄蕩著長鬍鬚,看起來生活得健康快樂,輕鬆自在,釋出廣廈般的涼蔭。我曾前後兩次遊金門,看過風獅爺,嚐過著名的高粱酒、貢糖、麵線,走過大街小巷,參觀過寺廟、宗祠、隧道、擎天廳、古厝、太武山、莒光樓、八二三戰史館、烈女廟、八達樓子、民俗文化村、馬山觀測站……古老的,現代的,民間的,最近開放的軍事設施等等,不可謂不多,看到這棵大榕樹,它一下便在我心中,蓋過所有一切,佔據了所有的位置,也把我故鄉那棵老榕樹的位置取代了。許是跟我故鄉那棵老榕樹有關吧!許是移情的關係吧!想它會永遠長留在我心中,不會消失的。
但願這棵大榕樹能抗拒所有的風雨烈陽,所有的病痛災難,永遠健康,永遠挺立,永遠活得自在!更願所有老年人都能活得和這棵大榕樹一樣,健康,快樂,自在!
水中有真意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詩第五首」是以這兩句作結的。我套用他這兩句,曰:「水中有真意,欲辯嫌多言。」因為言者多,我只簡單「言」之如下:
水之於宇宙之於人大矣哉;可是一般人卻認識不足,以致漠視之,或視而不見。我就曾經是其中一個。小時候,我不知地球有十分之七的部分是水域,是後來才知道的。小時候,我糊里糊塗地喝水。那時,有泉水從地下自動冒出,曾經在路上,口渴了,就著就喝;曾經在田裡,口渴了,就著就喝;稍大後,喝過各種各類的水。有一次,那是我在學校任教了,瘋排球,玩到天黑了,準備回家,卻口渴得要命,乃到學校廚房去喝水。剛打完排球,氣喘如牛,拿起大水瓢盛水就牛飲,沒想到一口大口的水竟噎在我的喉嚨,人幾乎昏了過去,好久才回復。從此,我對喝水就小心謹慎了,必定要口渴了才喝,而且每次喝少許,只求解渴;後來,常有頻尿現象,怕常上廁所,更是盡量少喝;終於患了攝護腺肥大症,於大前年和前年手術了兩次。第一次失敗,回診了半年,醫生拿著超音波片子給我看,一大片沒刮到,卻告訴我那是死角,刮不到,要我再手術一次,用雷射。我聽了,回頭就走。明明是一大片,哪是死角?然後找台北榮總,結果是兩天就出院了,張醫師告訴我,要多喝水。他原來只要我回診一次就好,我因為第一次手術的經驗,夢魘未除,多去了一次,張醫師竟給我臉色看。我想,姑且聽他的,多喝水吧!就這樣,我的攝護腺毛病沒了。不但這樣,術後的便秘沒了,我手臂和小腿嚴重的掉皮屑,常被內人譏為蟾蜍皮,跑得不見蹤影了,少許老人斑也一樣不見蹤影了。我這才體會到喝水的重要和好處。
於是,我認真地找關於水對人體的重要和好處以及如何去喝。以下是我找到並經體驗認為可用的知識:
1、水不僅可以解渴,輸送各種養分、排出廢物、調節體溫、潤滑關節、保持皮膚彈性等才更重要。
2、水是處理我們身體毛病的良藥,可以去除頭痛、貧血、高血壓、筋骨酸痛、耳鳴、四肢無力、胃酸過多、便秘、糖尿病、咳嗽、肝臟病、腎臟病、結石症、眼痛、喉病等,戰勝疲勞,減肥美容,甚至對抗癌症。
3、不是口渴才喝水。健康的喝水法是,除了不牛飲,盡可能一次喝完一大杯,起床就喝一杯,所以促進排便,排出躲在體內想作怪的廢物及毒素,餐後半小時喝水,每小時最好喝200cc。
4、喝的水要是溫的。炎炎夏日,很多人喝冰水;但是冰水喝下去,體內需耗費能量去熱溫,反而對胃腸不好。
5、一天喝水量約為2000cc,太少恐不足,過多也不好,過猶不及!
人沒有氧氣是不行的,沒有水一樣也是不行;兩者同是人所不能或缺,較之其他因素更行重要。
失眠?愛說笑!
凡認識我的人,包括親朋好友都知道,我是不會失眠的。他們有人竟至說我有特異功能。哪有人不會眠的?
是嗎?
我自來睡眠很好,早年一躺上床,不要十秒鐘就睡著。別說夜晚上床睡覺,即使是白天,坐車,司機一把車子開動,我便開始睡覺,坐車南來北往最是典型了;當年服兵役時,每週週會,司令或演講者在台上口若懸河,我則站著打瞌睡;和別人說話,常常邊說話邊打瞌睡;騎機車曾邊騎邊打瞌睡,有位作家在寫我時給說成「迷糊幾分鐘」;甚至上英語課,為學生帶讀,也曾趁學生跟讀時,「迷糊」幾秒鐘;最不可思議的是,前年在榮總手術攝護腺,手術後休息觀察時間我也睡著了。這很出乎一般人的想像;所以從小就被人認為我有特異功能。到現在已年過七十,一般正常是:「坐著就呵氣,倒下就睏不去」,我睡眠的功夫雖因年紀影響,沒以前那麼「高強」了,卻仍一躺上床便呼呼大睡。不久前到金廈作五日遊,在廈門的旅遊車上,雖然導遊小強滔滔不絕地解說,我還是打瞌睡,後來他眼尖,發現了,一再當眾叫醒我:「又在睡覺了。」出去旅遊,不看風景,幹什麼?看當然要看,可是眼皮就是睜不開呀!
如果我有這情況就說我有天生特異功能,恐怕仍然值得商榷。天生有些愛睏基因或許有可能,譬如我一向脈搏跳動次數少,通常是一分鐘六十次,現在常常只有五十次,容易疲倦,愛讀書卻讀不了多久就打起瞌睡來。我出生農村也在農村長大,從小就在田地間勞動,又愛運動,可能是造成這體質的原因。但我卻不認為,這是具有天生特異功能,我認為主要是習慣。習慣之中人也大矣哉!
出生農村也在農村長大,從小就在田地間勞動,又愛運動,養成習慣了。這是其中之一。樂觀可能是我最大最好的習慣。人一生絕不可能風平浪靜,「每天過年」,必定會碰到病痛、挫折、不如意事、傷心事。對這些負面的事,碰上了,我只在當時當地受到一些影響而已,事後尤其是晚上睡覺時便渾然忘卻了。即使我在三、四十歲時碰到我人生中的最大苦難,我敢說別人一定承受不了,我卻晚上照睡不誤。我常常自我調侃,說我天生「神經線太大條」,太皮了,事實上我就是這樣。事情過了就過了,還煩它幹什麼?煩只增加對自己的不利因素,何不拋諸九霄雲外,置之不理?尤其干擾睡眠,更是不該。睡眠不足,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是很大的,常常因此生病,特別是老年人。至於如果是好事,是樂事,我也不會常掛在心上,通常是讓它一如流水,順流而去,最多只起個小漣漪。譬如結婚是人生大事,我當年也是以平常心態處之。
我的習慣如此,到現在七十幾歲,還是一樣。誰能想像得到我會失眠?
失眠?愛說笑!
路在嘴裡
台語有一句俗諺:「路在嘴裡。」意思是,到任何陌生的地方,認不得路,開口問,就可問出路來。我覺得很受用。
到陌生的地方,要找人,人生地不熟,難免認不得路,暗自摸索,不如開口問人。以前到鄉下,更方便,按住址問路名戶號可能仍問不出;當地人幾乎都相識,或許問偏名還更能問出來。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誰都懂得;說這些簡直太囉唆了。
是的。太囉唆了。我要說的不只是這個。
人,出生時是懵懂無知的。這也是眾人皆知的。從懵懂無知開始,初時,聽別人說話及講道理,由別人的言行學習模仿;然後進學校受教育,慢慢開啟智慧,學習知識,以致懂得許多道理。到一定的年齡和程度,有好些便沒得明顯學習模仿的了,有許多東西是隱而不顯的,也沒有可資學習模仿的,至於更高深的學問和道理,有時會幾乎無可學習或模仿。到這時怎麼辦呢?
問!問是唯一可行之道。其實也是唯一可走的路。朱光潛曾說︰「創作是舊資料的新綜合。」這些舊資料大部分是「不恥下問」的堆積。發明不也如此?借用他人的舊資料每每可成就大創造發明。
可是有不少人,到一定的年齡尤其到老年,便噤聲不問了。為什麼?自以為「老大」了,不好意思問了。那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都要問?還問別人,笨死了!羞死了!
不好意思問是阻礙一個人進步的最大障礙。要進步,即使「上窮碧落下黃泉」,都要「動手動腳找資料」,都要「打破砂鍋紊(問)到底」!不管對方是如何身分,是何一性別,年紀是大是小,不恥下問是正理。
且看小嬰兒吧!他出生還不會講話,便跟著旁人咿咿呀呀地講,別人笑他,他何曾不好意思過?才不管呢!就這樣,他學會許多東西了。不止是講話而已,舉凡人生必要的一切他都學到了。豈大人尤其老人而不如一小嬰兒?小孩子之所以逐漸進步,大人或老人之所以逐漸鈍化,其分別就在這裡。很多人說,學外語,年紀越小,越能學得。想來非無道理。
問是一個人進步成長的良藥!學問,要學就要問。何不多問?問出路來!問出大道理來!問出大成就來!哪個大發明家不是從問中走出來的?他們先天就有作發明家的基因在嗎?愛說笑!
親近與離棄
都說老年人像機器用久了會有磨損現象出現。那麼,是否一個老年人就可以不保養,任由機器繼續磨損下去,不予理會?不,不但不任由機器磨損下去,不予理會,而且更要特別注意保養。不保養,身體的機器會加速磨損,以致提前離去。人,「好死不如歹活」,即使是黃昏時候,還是有美麗的夕陽好欣賞的。為什麼要放棄?那不叫自暴自棄了嗎?常聽說成功者,堅持到最後五分鐘,何以作為一個人活在人世間,要半途而廢呢?也許到這一把年紀沒能有什麼大作為;但是至少好好走完這段路嘛!做事要有始有終,作為一個人何獨不然?
我常說,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樣地,也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行為的好壞,肇因於習慣;同樣地,身體的好壞,也肇因於習慣。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有多少不好的?有多少好的?好的要繼續保持,並努力親近;不好的則要想法離棄。這是每個人為人的主要原則。
一般說來,應該離棄的不好習慣約如下述:
1、多油、多鹽和多糖:老年人每多慢性病,而慢性病則多肇因於飲食中攝取了太多油,太多鹽,太多糖。因此,要少吃油炸肉類,要多吃蔬果,少用沾醬、調味料,選清湯,少喝濃湯。多油、多鹽、多糖的不好習慣應予離棄。
2、抽煙、酗酒:抽煙對人的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癌症多與抽煙有關,另外會導致心血管等各種疾病,降低性機能和生育力等,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情緒和思考。酒則偶而少許無妨;但是應酬、借酒助興、乾杯等則不可。酒精對心臟有毒害作用,也會影響肝臟代謝。這兩個不好習慣還是離棄為妙。
3、睡眠不足:這問題對老年人是個相當難解的事情;但是生活有規律,常做些適當有益的運動,可能就會早睡也能早起,多少會有改善空間。如果像好些老人,每常「坐著就呵氣,躺下就睡不去」,那就難解了。
4、生氣:有些老年人有動不動就生氣的不好習慣,應設法離棄,尤其是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更應離棄,否則生氣致心臟病發或腦中風等就不好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看開些,「兒孫自有兒孫福」嘛,不必管太多。
5、發胖:年紀一大,發胖是一大忌。別認為發胖是發福。那是以前物質生活條件差才有的想法和說法,現在則是危險的徵兆。發胖會提高疾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離棄發胖為妙。少應酬,少吃宵夜,多運動吧!
應親近的好習慣約之如下:
1、多蔬果:吃天然蔬果是今人最聰明的飲食法。肉類是製造酸性體質的毒藥。蔬果是抗氧化和抗老化的最佳利器。主要是以前的人生活物質較缺乏,油脂類較少,需要吃肉類以充實之;現代則不但無此必要,而且嫌太多。
2、多運動:這也是和以前人不同的。以前多用人力工作,今天則較多用機器,少用人力,好些人少動的結果,胖出病來,只好藉運動流汗,促進循環,將體內堆積起來的熱量和毒物排出體外,運動出健康來。
3、多喝水:喝水所以解渴,補充體內所需水分,尤其可以排出體內堆積的有毒廢物。我們每天吃進多少有毒物,是一般人沒法想像的。凡入口之物,包括藥物,幾乎都含有毒,非排出不可。
4、多微笑:微笑表示一個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一個人親和力的代表,讓別人易於親近。既心情愉快,又和人易於親近,生活必然無憂,病痛便不會上身了。
5、適當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重要的。一部機器都不能不停地運轉,何況有血有肉的人?尤其熬夜更是大忌。兩者都同樣可以恢復體能,然後再衝刺,增進工作效能,也可保住不至於「過勞死」。
親近好習慣,離棄不好習慣吧!這樣健康自然來,老年人自然可以延年益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