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筆耕福田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小鳳。
點閱率:781
字型大小:

這些年裡,每回看完金門日報的副刊後,總是不由的想起那一年我投稿的日子,就有著想再提筆寫稿的衝動,回憶起當年投稿時的悸動,那緊張的情緒和等待的心情,猶如戀愛時的情懷一般,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期待的是如果所投之稿能得到編輯的青睞而幸運的被刊登出來,我想那心情肯定會比中樂透更令人興奮,連作夢也會笑的。但一則以喜,而一則又起了擔憂,憂心如果這稿子不被採用,那是不是表示著自己所寫的文章是言之無物的廢言,到時候的心情鐵定會很低落,心痛難耐的。
所幸,那一切都是我當時庸人自擾的多慮,稿子連續被登出了幾則,無疑是吃了顆定心丸,同時也加添了我寫作的信心,期間也陸續投了一陣子的稿,更不定時的被採用而刊登出來,在此還是要感謝金門日報社的愛戴,和朋友的支持,為當年那個愛作夢,思想天馬行空,思緒總是莫名多愁善感的我,在那個年輕的歲月裡寫下精彩而又值得懷念的一頁。
記得有人說過「爬格子」最累,以前寫稿真的是用稿紙一格一格的寫,所以用爬格子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但寫稿最需要的就是靈感,否則任你想破頭皮也擠不出一個字來,但靈感這玩意兒,就如它這個「靈」字,真的是頗為靈異又神奇的,有時是詞窮理屈,但有時卻是如淘淘江水的源源不絕,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的通暢開竅,不時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總是讓人可遇卻也不可求,只待緣份在那一瞬間的體會爆發。
而靈感一來,滿腦子全是文字詞語,連夢裡那些光怪陸離的情節,都可以轉化為靈感,幻化成文字,讓人嘖嘖稱奇。靈感總是來去匆匆,倘若不把握時機寫下來,那麼只怕那淘淘如泉湧的靈感,瞬間成枯河,那詞海文浪全死在沙灘上了。
然而,捕捉靈感的方法,別無其他,就是不停的寫~寫~寫,隨身要帶著一本小冊子,就如達文西那本不離身的小本子,那可真是智慧的結晶啊!反正只要是感覺來了就書寫做記錄,時機對了就記載下來,哪怕是你半夢半醒時,還是吃飯、如廁間,一有靈感,隨手寫下,就如有神助,功力大增,可以讓你順筆直書個千百行也不會累,也好似神佛附身的寫你個千篇也不厭倦,這就是靈感來時的神奇力量,是言語和文字所不能傳達的,就讓自己去體會吧!
那如何能尋得靈感呢?或是要怎麼提昇靈感呢?我想這便要遵遁老祖宗的智慧了,勸學說裡有云:「這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說這書裡更有那靈感泉源,古人是多麼的讚頌讀書的好,大至人不讀書會面目可憎,小至兒歌裡的「讀書好,讀書好,讀書不分老和少」,無論這些讚頌是多麼的駭人或是親和,都說明了讀書的好處。當然又有人言,書可勸世勵志,正所謂是:「十年勸世用以言,萬年勸世用以書」。試想有多少迷途的人兒,是在書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又有多少人們透過讀書完成了夢想和成就?所以讀書它不僅是靈感的來源,還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除了讀書,就是要多善用雙眼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多用心去體驗不同的人生經驗,把每日每刻的感動化為文字,把最真實的情感、感概理出文路,哪怕只是隻字片語,勿管上句難接下句,就是如實的寫下來,就如在做日記帳一樣的逐筆記錄下來,最後再來做連結和修飾,在日積月累之下,文筆就會大有改進,想要有好的靈感,通順的文路,就是懶不得,要不斷的寫,持續的做記錄。
曾經為了找尋靈感,瘋狂的蠢事也做了不少,在不知愁的年紀,卻又為賦新詞強說愁,為了體會故事人物情節,更到了無病呻吟的境界,不時還瀟灑的學偶像戲裡的主角在滂沱大雨下淋場雨,就只為了抓住那主角心痛又帶點唯美的感覺,只是那靈感是來了,也寫下了那如淒如訴的愛情故事,但下場就是換來一場重感冒,無疑是種自虐行為。又有一回,想體會一下男人貪杯的心情,明知酒烈而苦,還是豪邁的幾杯乾杯下肚,頓時是頭暈眼花的,隔天的宿醉更是要命,人家是想哭,哭不出來,我則是「欲吐,吐不了」,渾身還起了酒疹,猶如煮熟的蝦子,嚴重到非得打針、吃藥才能消退那全身的紅疹,雖然那靈感也少不了,又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但真是活受罪。
然而,有史以來,這最感動人心的故事情節,莫過於愛情故事了,要能有感人的文章,就要有動人的故事,這對當時還單身的我,真的是一大考驗,為了把故事寫的感人,更不時的收集身邊友人的故事,無疑像個八卦站,行徑也不輸狗仔,偶爾走在路上、坐在餐廳、咖啡館、市區、郊外……,只要聽到有趣的故事,無不豎起耳朵旁聽,有時那些對話內容還真是爆笑而無厘頭,這也難怪曾有人把這些無意間聽來的路人甲、乙、丙……等人的對話記錄下來,集結成冊,還因此出書大賣,為了寫作,可真是無奇不有,所以我為了找尋寫稿靈感的這種道聽塗說行徑也不足為奇了。
投稿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是可以用筆名,當時選筆名時,還有一本「芳名錄」呢!今日用這個名,明朝再改用另一個名,那筆名可以如夢如幻的,也可以柔情似水,更可以是詩情畫意的,只要自己高興,怎麼命名皆可以,完全不用考慮改名的麻煩,因為它不需要有更改身分證上名字時的繁雜手續,全憑各人喜歡就好。還有啊!善用筆名還可以免去親朋好友們的過度關切,免得大家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自己湮沒在他們的口水裡。因此我每回投搞時就是如此這般的改改改又變變變的,有種莫名的成就感,真是妙不可言。
撰寫文章時,有時為了讓故事更深入人心,就把自己當成主角來寫,所以常常是勿男勿女的,也可以是三歲孩童,也可能是經歷滄桑的長者,現在是妙女子,下一刻卻是無知的醉漢,猶如是一位導演,導著一部戲,也像是一位演員,扮演著各種角色,更似一位編劇,劇本的起伏編排是扣人心弦、賺人熱淚的,總是這樣的隨著文字的描述,角色的安排,情節的起伏,直到故事有了結局,再筆下畫下完美的句點時,才結束了這場自導自演的故事,有時候真的快把自己搞到精神錯亂,故事中的「你、我、他」顯然已經傻傻的分不清楚了。
談到投稿的趣事,這倒讓我想起一樁,當年的我,先是對金門日報的喜愛,進而投稿試水溫,平日裡總是習慣欣賞著金門日報副刊裡的文章,尤其是閱讀到於己心有戚戚焉的文章時,更瘋狂的剪貼保存,再三的細味咀嚼,更衝動的寫下了篇讚嘆某文章作者的感謝文並投了出去,在這種你不識我,我不認得你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麼一篇的感謝文投稿去,本以為那可能是文沈大海了,結果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篇感謝文竟然被這可愛的金門日報社給刊登了出來,並且在我的衝動之作--「感謝文」被登出的幾週後,對方也同樣的透過報社的副刊登出了對我的回應,在這樣文來文往中,金門日報社無疑是為我們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雖說古有云曰:「文人相輕」這回事,但在此時卻難以成立,因為在現階段裡的我們是看不到互相輕視的舉動,有的只是一種感佩而互相親近的溫馨相惜之心,在當年網路不是那麼發達的年代裡,這報社的功能真的可媲美電腦的功能,多年後再想起這一段趣事,心中還是很雀躍,對於金門日報社依然有無限的感激。
由於金門日報社的抬愛,幾篇文稿在當年被一一刊出,當初在投稿之前曾許下過一個願望,如果文章幸運的被刊出,所領的稿費會善加利用去做公益,畢竟這是小時候的願,在那小小年紀裡能大言不慚的喊著「我長大要當義工」的願望,實屬不易,雖然在當時,此話一出,笑倒了不少人,卻也不以為意,就是想當個義工,也許在那當年的小腦袋瓜裡對於「義工」這一詞還是一知半解,但就是有著那股願力,帶領著我向前衝,人說有願就有力,也許就是這個願產生了無窮的力量,讓我有著可以圓夢的機會。
每次領稿費時,都會開心很久,哪怕那稿費只是杯水車薪的,但還是動搖不了我要助人的熱度,總是在時間上加加減減中做我的義工去,因為行善、行孝是不能等的。有了難得的稿費加上部份的薪水,我就快樂的當個義工去了,那逢年過節時,穿梭在去老人院和育幼院間,熱情的送上我的愛心,每每見到院裡孩童那天真無邪的笑容,還有那群銀髮長者滿足的感恩,就告訴自己,那筆是停不了的,因為那稿費可以用的這麼有意義。
只是接著幾年的忙碌工作,再加上靈感不再,對於文田也休耕、荒蕪了許多年,「忙」有時真的是一個超好用的藉口,它可以把無理給合理化,它更可以把無知給裝飾的很完美,事實上我覺得那根本是自己「懶」,跟「忙」根本扯不上邊,只要有「心」,再難的事都會設法完成,正所謂,心不難,事就不難,說到底,我也做了幾年的「無心人」。
但是,又為何在這樣無心的幾年之後,會再度提筆寫稿,並有了投稿的勇氣和衝動,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仍然不差,還是不忘當年的掌聲和肯定,抑或是只想寫一些什麼,留一點什麼給自己,恐怕連自己也無解。也許只能說,腦子不能停頓太久不用,不然非痴即呆,多讓腦筋轉動,這才會像流動的水一樣的鮮活。所以就再度提筆耕文田,讓生命中的一切化成文字,留下最美的記憶。
當然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想延續一份慈悲,想利用愛心化成文字後的稿費,去溫暖那些無助人們的心,也許費用微薄,但那是我的一片真心所許下的願,即使在荒廢了幾年後又再度提起勇氣寫稿,也要有著當年許願時的堅持,我只想用我最擅長的事,來完成我的願望,這也是我從職業婦女變成家庭主婦後,最想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寫稿~投稿了。
總是喜歡隨著自己的文字,來場體驗,喜同喜、悲亦悲、怒而怒,雖說有時候的人生體驗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或文述的,但藉由文字的傳遞,又是另一番的體會,感動會隨著歲月和時間的消逝而退減,更會因著生命的消逝而深埋在其中,但文字卻可以被保存下來,供後世傳閱欣賞,就如靈魂永生般的存在著,這也是文章讓人最迷戀的地方,也是我在文田休耕幾年後再度尋回的力量。
回想起我從青澀學生時期的少女情懷,一路到浪漫的戀愛世代,緊接著是柴米油鹽,到尿布奶粉的時期,從忙碌緊張到快爆肝的職場生涯,直到走入家庭洗手作羹湯的現在,這一路上的風雨、喜怒、哀愁、浪漫和感動,都藉由文字的抒發來延伸成長的足跡,閒瑕之餘整理文稿並投了稿,也承蒙金門日報社不嫌棄的採用登出,為我的成長史作了見證,若說我是借由文筆來耕福田,那金門日報就是這片福田,而我不過是放了顆種子,那養分還是得由金門日報社來供給,這教我能如何不感恩呢?
最後,請再容我諂媚的奉承一番,試想在這種尋求感觀刺激的年代裡,各報的內容是以麻辣、暴力、犀利和羶腥取勝,但金門日報還是堅持著它的質與量,真可謂為是一股清流,也算是獨樹一格了,當然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愛它的原因,在此還是不能免俗的再次感謝金門日報提供了這個園地(副刊),讓我們這些喜愛撰寫文章的人,有一個發揮的地方,感恩啦!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