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深仁秀才
有清一代後浦人文薈萃,尤以東門林氏家族及南門許氏家族為代表,其在科第的表現,尤令人刮目相看。然而,在西門里以詩禮傳家的汪家也出了一名秀才──汪深仁,為家族爭光,為六桂宗親贏得喝采。
清末,西門地區有一位遠近馳名的塾師,人稱「清誥先生」,學問淵博,四里中來就學的蒙童,不計其數,有聲於時。
清誥公生於咸豐九年己未正月初四日申時(1859年),此正是東門林豪高中舉人之年;卒於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六月三十日(1940年),享壽八十二年齡。妣劉氏閨名玉盆,人稱先生娘,生於同治四年乙丑十二月二十七日辰時(1865年),卒於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八月三日(1947年),享壽八十三。生有三男,長有茂(邑庠生)、次有漢(業儒)、三有美(業儒)。
邑庠生汪有茂,官章深仁、字文生,高中光緒三十年甲辰歲科(1904年)秀才。汪深仁生於光緒十年甲申年六月二十四日午時(1884年),卒於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年九月初五日丑時(1899年),得年僅廿五歲。汪深仁早年專攻科舉,日夜苦讀,致體弱多病,壯志未展,英年早逝,嗚呼惜哉,令人扼惋。
筆者查考金門后浦汪氏家譜得知,汪氏係由河南洛陽入閩居住惠安象浦,分支后翁、輞川、小后店、店后、霞美、崇武、村口、厝斗、上樑、觀音樓、聯厝宅、南安坪後、豐州尾園、同安汪厝,以及金門后浦等十五鄉邑。開浯始祖玉康公,祖妣陳氏諱妹娘,源於福建惠安縣象浦鄉,來金後工商順遂,卜居於西門里永奠厥居,至今已傳衍十二世。並訂有汪氏昭穆曰:「錦浦桿燿坌,鈞溯柱烜,銘滿植火冏墾,錫源桂炳墩,鍾淑楷炫埻。」開基祖汪玉康生於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月十八日未時,卒於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二月十八日寅時,享壽六十八歲,傳二男,長諱祥公,字茂典,為汪氏長房始祖,次男諱明公,字茂盛,為次房始祖。由此推算,始祖汪玉康應當是清朝乾隆中期來金發展,並擇居於後浦西門。
明公傳鶴公,鶴公傳中公,中公傳振坤公,振坤公傳清誥公,清誥公下傳有茂等。
汪深仁秀才故居位於現在金城鎮西門里莒光路158巷2號,是一落四櫸頭的傳統閩南建築,有茂、有漢、有美等三兄弟皆攻漢學,詩書及文章俱佳,此歸功於其父清誥公深厚儒學素養及諄諄教誨。有美在家族中留有一幅楷體書法,文字極其優美,可見其漢學根基深厚。
筆者並採集到汪深仁秀才考試卷一張,內有八股文策論一篇、五言詩一首,題目為〈賦得叩謝新秋月,得秋字五言八韻〉,全文如下:
叩木曳煙波裡,深宵景倍幽;懷人惟朗月,感別在新秋。雲影千重捲,珠光一顆浮;鏡開宜午夜,棹故此中流。歸思看飛雁,歌聲起宿鷗,清音頻入耳,皓色恰當頭。把酒情何逸,吹簫韻亦悠,江陵知不遠,元亮快遨遊。觀看其詩,描述秋季意境高遠,文字掌握合宜。
民國二十六年日寇佔領金門,此時金門出現一波移民潮,大批的鄉民逃往大陸廈門及同安,或是南渡東南亞各國避難,汪家也不例外。七十九歲的清誥公率二子有漢、有美逃難到印尼泗水,在泗水以教授華文及書計為生,享有盛名,對泗水華文教育及文化事業卓有貢獻,目前後裔仍在金門及台灣、印尼泗水等地,金門已故金門縣商業會會長汪載棣即其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