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情懷
偶爾出門在外或懶得下廚,也會買個國民便當草草果腹,便宜又方便,一餐就隨意解決了。
現在孩子肚子餓了,好簡單,滿街的便當店和小吃,中式西式豬排雞排隨意挑。再不,往便利商店一鑽,微波爐叮咚一聲!熱呼呼便當馬上捧在手裡、送到嘴裡,既簡單又便利。
反觀四、五年級生,成長階段民生物資匱乏,家家普遍貧困,三餐能溫飽就屬萬幸了,那有那麼多種餐食可挑選:尤其是上學帶便當一事,最是讓家中掌廚者傷透腦筋。那時升上國中便得開始天天帶便當,印象中老媽總是在天未亮即摸黑起早為我們準備午餐的便當,加上大哥二哥大姐和我,老媽大清早一口氣要準備一大家子的早餐和四個便當,起火、洗、切、煮大費周章,真是辛苦。
每到午餐時間,打開便當蓋那一霎,只敢露出一小縫默默扒著,千篇一律的蘿蔔乾、炒高麗菜、豬油渣拌豆豉。僅逢農曆初一、十五「犒軍」拜拜時才得豐盛些,多出幾塊肥多瘦少的豬頸肉或一顆荷包蛋,已算是大餐兼加菜了。總覺得菜色不如同學們的豐盛,自卑心理作祟便遮遮掩掩、羞怯不敢直視同學,盡量避開與同學同桌共食。
後來,慢慢了解原來同學們所帶的都是前一天晚餐中夾出,放進冰箱的隔夜菜;儘管豐富多樣,那菜香和營養是遠不及老媽一早現做的來得香噴噴、熱呼呼。而母親犧牲睡眠,就是為了讓她的子女吃到乾淨衛生的愛心便當,即便在寒冷的深冬清晨,依然早起不曾懈怠。多年後為人母的我,「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極重睡眠,根本沒辦法少睡或早起,更能體念老媽天天生火煮三餐和準備便當的辛勞,深深的感動與不捨……。
如今學校實施營養午餐方案,減輕現代父母為子女準備便當的負擔,時下年輕學子怕更難體會「古早」父母大清早犧牲睡眠準備便當的忙碌景況。往往在午夜夢迴時分,老媽在黑夜裡躡手躡腳煮食背影,仍悄悄駐足心頭,童年成長的點滴況味也只能在夢中拾穗了,能不格外珍惜嗎?